2018年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2)
4、、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三、引读,明大概
课文第1、2自然段是非重点内容,所以采用引读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李时珍是何时、何地、怎样的人,他立志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四、细读,识“经过”
(1)指导学生围绕“编书”质疑。
(2)梳理学生提问,并有针对性地释疑。
A.导读第3自然段,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完善的药物书,并进行分层训练。
出示幻灯片:学习第3自然段,说说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1、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不全面。
2、有药物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不详细
3、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不正确。
然后老师指着板书,边说边划去了三个“不”,所以,内容全面、详细、正确的药物书就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全面详细正确;结合第二句话进一步理解“完善”的意思)
①引读第1、2句。
②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在书上标序号。引读旧的药物书有三个缺点,并指导概括:不全、不详、不准。
③理解句与句的联系:“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与后面几句是什么关系?(总分)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总分关系。
④旧的药物书有这么多缺点,李时珍有什么想法?(读第3句)有什么决定?(读第4句)
师小结:从李时珍下决心重编药物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态度严谨的人。
板书:态度严谨
⑤比较句子:
他决心编写一部药物书
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a.默读三句话,比较句子异同;
b.引导学生理解“决心”、“重新”、“完善”的意思,重点理解“完善”:完善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药物书才是完善的药物书?请联系第2句理解。
⑥第2句和第3、4句是什么关系?(因果)指导用“因为......所以......”说话。
B、讲读第4自然段时,提问:“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出示文字课件:“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上千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句子中体会到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走遍了”说明了地方的广。)学生能说到最好,不能说到老师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或老师口头的叙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酷暑难耐,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走遍。真是不辞辛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读出李时珍的不怕坚辛吧)
“他有时----------山上过夜”(不怕苦,不怕累)
“他走了上万里路-----------学到了----------没有的知识”(虚心请教。师述:向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请教,实际上是为了让医学的内容更正确,更详细,更全面。)
“他还亲口品尝”-------(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①读第1句,可以看出这一段主要写李时珍哪方面工作?(亲自上山采药)
②朗读写他亲自上山采药的句子。
③结合课文插图,指导理解“走遍了”,“不怕......不怕”,“拜访”等词意思,学习李时珍严谨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崇高品质。
④出示句子:
他还品尝了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还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a.品尝是什么意思?
b.品尝药材会有什么危险?
c.品尝越多,遇到的危险就越大,他明知道这一切,他为什么还亲口品尝许多药材?
d.三句话相比,哪一句更体现了李时珍献身医学的崇高品质?再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