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登山》教案设计(2)
	
	  (2)学习1 4——1 6段自然段。
	
	  ①列宁是怎样做的? 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在表演时注意体会以下字词含义区别。
	
	  贴 移 碎
	
	  靠 走 碎小 等……
	
	  ②课文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写得比较详细。
	
	  情景模拟:我们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吗?
	
	  (可找来两条长凳接起来,靠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墙壁,凳下面为深渊)
	
	  学生熟悉钻研“剧本”,想想特别要演好哪些动作,可加上小圆圈提醒自己。
	
	  ③重点抓住:列宁停在最险的地方,巴果茨基大声喊:“往回走!”
	
	  教师趁机导入:“他站立了几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怎么才能战胜自己这种害怕的心理? 学生自想、自说
	
	  再导:哪一个词说明他战胜了自己,经受住了考验? (不慌不忙)
	
	  学生体出会列宁他那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此时突破重难点,理会人物超人的意志品质。
	
	  (3)学习l 8自然段
	
	  当列宁战胜了自我,勇敢地走过了峭壁与深渊之间的小路,登上山顶时,他觉得此时看到的日出……。
	
	  学生自己品读,用无比喜悦的心情,读出看到日出美丽和壮观的景象,体会人物无比喜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承接上文:日出已看完,列宁和巴果茨基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走大路。列宁又是怎样选择的?为什么?
	
	  (1)扩写:列宁第二次走险路,课文没有作叙述,只用了“毅然决然"一词进行了概括。
	
	  (“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
	
	  (2)出示表格(笫二次与笫一次走“险”路的不同)对比,领悟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小结:列宁正是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解释了他所说的话的含义。
	
	  三、总结:(结合板书)
	
	  1.列宁面临三次选择:
	
	  ①为了看日出,赶时间,列宁决定走险路。
	
	  ②列宁走到最险的地方,停下来,……继续走。
	
	  ③下山时,列宁再次选择仍旧走险路。
	
	  2.这三点无一不说明列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
	
	  四、巩固练习
	
	  1.议一议:你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锻炼过自己的意志?
	
	  2.讲一讲:让学生处理好锻炼自己的意志与盲目冒险的关系。
	
	  3.实践活动:开展“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活动。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