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我的购房经历
【导语】学区房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学校和同学圈,所以家长们为了挑选学区房也是操透了心,要考虑的事宜很多,比如:学区范围、对口学校的好坏、房子的大小、居住环境、小区信息、价格价位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信息。为了方便大家对比、挑选以及了解学区房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买了学区房家长的建议或正在挑选学区房家长的意见给大家,希望对想要买学区房的你有所参考。
潜水这么久,看到大家都在为学区房努力,我也分享一下自己的购房经历。
从去年7月份就开始看房,最早选的的是海淀,从万泉小学、翠微小学、海淀实验小学,在一次看房中了解到卖房的业主是要到西城换学区,并且对比了价格之后觉得买海淀的学区和西城差距不大,于是开始了我的西城看房之旅。
当时买房的要求就是学区还可以,不一定是重点校,因为是普通家庭,不能拼爹,也拼不起钱,所以不想让孩子压力太大。而且房子要新一点,户型好点的两居,可以满足一家三口的居住。因为觉得生活环境最重要,孩子要有自己的房间,要使孩子生活的有尊严。
综合以上的情况,比较一下我看过的几个学区。
新街口学区,房子年代、户型、位置都比较满意,就是学区弱了一些。
德胜学区的五路通小学,但是好房子的价格也好,没客厅的老房子又不太能接受,所以放弃了。
陶然学区、宣师一附小,价格、房子可以接受,但由于住惯了北城,南城没有亲切感。
展览路学区,进步小学和展一小,心仪的户型价格较高,而且房子都是80~90年代的老房子,而且价格都在7万以上。
综合各项考虑,最终定了新街口,交通、配套、户型、房龄都比较满意,唯一遗憾的就是教院附中没有被35中合并,不过已经买了就不后悔。
以上内容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