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2018年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蜂》教案设计(2)

幼教网 2018-03-30 13:08:56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

  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⑥ 赞美蜜蜂。

  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才艺展示台,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可以送它一句格言,为它唱一首歌,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三)、巩固练习。

  1、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小小的蜜蜂太了不起了,老师和许多同学一样,最喜欢的一句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师范读

  我们还是把这句话积累下来吧!(画上双横线)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谁能有语气地完整的读读这首诗?

  3、你能按提示背下这首诗吗?

  出示: 蜂

  唐 罗隐

  不论 ,无限 。

  采得 ,为谁 ?

  4、老师把这首诗藏起来了,你还能把它背下来吗?老师可要奖励最棒的你了!(背下来的同学每人奖励一个漂亮的图案。)

  (四)、师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集体品读)

  (五)升华感悟

  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两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这首小诗与宋代李纲的《耕牛》有异曲同工之妙,李诗曰: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愿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蜜蜂与耕牛都是劳动人民喜爱的生灵,都是诗人墨客笔下含辛茹苦、默默奉献的典范。罗隐的《蜂》虽不及李纲的《耕牛》写得那么大气磅礴,人家李纲毕竟是当朝宰相,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多一些,所以颇有一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慨,罗隐的《蜂》自然写得是小巧玲珑,至多是羽扇纶巾,风度翩翩的站在小山岗上,望着漫山遍野辛苦匆忙的小生灵,想起自己的平生事,不禁黯然神伤,随口吟出心腹事罢了。但是结尾这句“为谁辛苦为谁甜?”毕竟是巧妙的切中了蜜蜂辛劳一生,却不知为谁作嫁的主题,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因而成为历久不衰、流传至今的佳句。

  (七)老师也找到了一首关于动物的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 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道 :说                             微(wēi):卑微                     一般(bān):一样

  君:你                              莫(mò):不要                        巢(cháo):窝

  1、读一读

  2、试着背一背

  (八)搜集有关于动物的古诗

  (九)总结

  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都歌颂过蜜蜂。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它的酿造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板书设计

  蜂

  为谁辛苦为谁甜

  贡献一生

  不求名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