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2018年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设计(2)

幼教网 2018-04-01 17:25:43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五、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标:

  1、研读4—12 段。

  2、理解难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研读课文4—12 段

  (一)4—11 段研读

  1、朗读第4 段,回答: “我”用怎样的行动虐杀小兄弟的少年天性?从“我”的行为,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教师点拨)

  教师补充:“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慌地站起来,失了色瑟缩着。”这是对小兄弟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突出了小兄弟被发现后的那害怕心态。

  2、朗读5—11 段,思考、讨论并回答:

  A、 事隔二十余年后,我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思想的醒悟)

  B、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会么说是“不幸”看了? 点拨:因为意识到自己错了,很后悔和自责。

  C、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是不是就让它错下去?我想到了哪些补过的方法?在这此方法中,最可行的方法是哪一种? 点拨:补过(“我”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勇于自责和反省),5 种,最可行的方法:去讨他的宽恕。

  D、我用最可行的方法去讨他的宽恕,我得到宽恕了吗?为会么没有得到宽恕? 点拨:没有,因为他已经不记得这件事了。

  E、因为他不记得此事了,我心里就轻松起来了吗? 点拨:没有轻松,反而更加沉重、更加悲哀。 爱心 用心 专心 3

  (二) 研读12 段

  1、朗读第12 段

  2、概括本段内容

  3、难句理解: 理解“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工,但是,四面又明蝴是严科,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这句话不仅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永远的哀伤,虐杀者有了醒悟的痛苦,而被虐杀者却已经忘却了,觉悟者永远无法弥补过错。

  第三课时

  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

  2、指导完成课后练习。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品味文章语言。

  学习文章用词准确、形象的表达方法,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某个人在活动中的动作、神态。 例: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希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 “瘦得不堪”形象地勾勒出小兄弟多病的身体形态。 “张着小嘴、呆看着、出神” 显出了小兄弟聚精会神、仰着长时间看放风筝的神态。 “惊呼、跳跃”更逼真地写出了小兄弟喜欢风筝到极点。 这段文字综合运用肖像、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瘦弱的小兄弟的形象。 在课文当中找出一些语句品味一下。

  三、指导完成课后练习

  四、自行朗读课文

  五、日积月累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带着我的思念各梦幻,走回到童年。记得那年三月三,一夜未合眼,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不觉亮了天。叫醒村里的小伙伴,一同到村边,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人人笑开。抓把泥土试试风,放开长长的线,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白云去做伴。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