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说谎儿童的正确方式(4)
(三)防微杜渐
当幼儿第一次说谎时,家长应将其当做一件大事来抓,绝不能掉以轻心。如果这第一次说谎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幼儿便尝到了说谎所带来的好处,他就会再次产生说谎的念头,留有后遗症,以后再纠正就很困难。
(四)善待幼儿的说谎现象
虽然我们说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说谎,但是家长对于幼儿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属于幻想一类的说谎应当区别对待,因为严格地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而是幼儿幻想和想像的产物。
比如当三、四岁的幼儿向你述说一个并非真实的故事,或者一件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时,这并不是在说谎,而是孩子在想象,这时的孩子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他经常会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当作事实加以描绘。对于孩子的这类谎言,家长和教师在理性地分析和了解事实真相后无须过分担心,更不要一味地去指责和训斥孩子在说假话,因为这会使孩子不知所措,而且还会影响孩子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可以想办法帮助他分清现实与梦想的区别,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你很想开小汽车,是不是?你想让爸爸带你去公园,对吗? 你是不是想要一个洋娃娃?这些都是你的愿望,每个人在说自己的愿望时,要加上:“我想…”或者“我希望”这样的词,否则别人会以为是真事了,这样反而不能帮助宝宝去实现愿望了……等等,类似的语言去疏导孩子,教育孩子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改正错误。
要使幼儿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的教育态度,如果一味地相信孩子,得到“谎言”的认可后,不仅会强化幼儿的说谎行为,更会造成幼儿想象与现实的混淆。习惯性地将想象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导致孩子缺乏理智感,为成长埋下隐患。
(五)了解孩子说谎的动机和方式
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态度一定要明确,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怎么做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六)允许孩子申辩
有些家长喜欢俯首帖耳“听话”的孩子,家长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出现偏差,就会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悦诚服,还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为其说谎埋下种子。所以家长一定允许孩子申辩,查找原因,并让他们明白正确的申辩方法是什么,决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标准绳之以“法”,强制教育。
(七)父母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有的孩子待人不真诚,有说谎、私拿别人的东西等不良行为,也可能是受了成人不良行为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幼儿形成根深蒂固的恶习。父母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以身作则,诚实做人。如果一时失信于孩子,应向孩子说明原因、虚心承认错误并改正。
(八)家园合作,共育幼儿
在幼儿时期,对幼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老师和家长。幼儿时期的孩子都希望在老师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得到老师的喜爱。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听老师的话。作为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对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给予科学的教育。不过,这里也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只有教师家长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加强家园联系是教育幼儿不说假话,养成诚实品格的重要保证。教师、家长之间要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使说假话的孩子无可趁之机,这样才有利于幼儿诚实品格的养成。
幼儿说谎现象,形形色色,原因种种,性质也各不相同。作为一名家长或教师,应当具备分析和评判幼儿说谎现象的能力,不仅应敢于面对孩子的第一次谎言,更要正确、理性地分析其行为,并采取适宜的引导方式,帮助孩子逐渐学会辨清是非对错,春风化雨般的化解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种种问题,润物无声的帮助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观念,力求让孩子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成长。
在当今社会着重强调诚信的今天,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诚信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应承担起这个责任,为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诚实的拥有高尚品德的健康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