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推荐:《别再亲来亲去》(2)
内容简介
小猴末末认为亲吻是一种让人不胜其烦的行为,它发起了一场“反亲吻”运动。“我希望亲吻没有被发明出来。”末末不赞成大家亲来亲去,他尤其不喜欢被人亲来亲去。可是,当他的小弟弟出生以后……
媒体评论
《亲吻心灵》(《别再亲来亲去》导读)龚慧瑛(江苏《东方娃娃》资深编辑)
亲吻是一种繁缛、多余的行为吗?亲吻是一种让人不胜其烦的行为吗?当然不是。但起初,小猴末末就是那么认为的。所以,他不赞成大家亲来亲去,尤其不喜欢被人亲来亲去;所以,他发起了一场“反亲吻”运动,极力呼吁大家“别再亲来亲去”。
这显然是一个阅历不深的小孩子对亲吻的浮浅认识,也是一个固执己见的小男子汉对这样一种柔性表现的本能抵触。然而,当刚出生的小弟弟哭个不停的时候,当末末的所有小伎俩都不起作用的时候,当他与小弟弟“眼睛对着眼睛”相互看着对方的时候,这个坚定的“反亲吻分子”却情不自禁地亲了亲小弟弟。
真的是他的“脑袋出了问题”吗?当然不是。相反,这恰恰证明:他的情感已经在爱的氛围中悄悄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使他有些羞怯,因为他竟然做了一件自己曾经坚决反对过的事情。“幸好,没有一个人看见”,这便是他真实心情的写照。
不过,真的没有一个人看见吗?瞧瞧他身后那些大人欣喜却又故作不知的样子,再瞧瞧他身旁表妹咪咪既惊奇又妒忌的样子,不就全明白了么?! 如此看来,人们亲吻,不仅仅是出于礼节上的掂量,更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与由衷表达,是对彼此生命的关爱与尊重。
当人们情不自禁地亲吻时,其实也是在用自己的脉脉温情亲吻对方的心灵,人世间有什么能比一颗总是沐浴在温情中的心灵更幸福、更快乐、更健康呢?小孩子之所以“得到的亲吻比谁都多”,也正是因为他们弱小的心灵更需要温情的呵护与滋养,更需要爱的启蒙与指引。 诚然,爱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亲吻只是其中的一种。
对于含蓄的中国人来说,也许亲吻并非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但是,只要有真心在,有温情在,采用哪种方式又有什么关系呢?
让角色“说话”(《别再亲来亲去》 绘画赏析)张小莹(信谊资深美术编辑)
这是一本轻松绘就而又充满浓情的图画书。打开它,那疏松随意的笔调、轻浅温和的色彩、简洁明快的造型,很快就把我们带进了一座温婉而有生气的热带雨林。这是一个关于爱的表达的故事。
也许是内容的需要,画家没有运用古典的手法来浓重复杂地勾勒具体场景,而是将视角始终深入森林内部,用铅笔勾勒出轮廓简洁的奇花异草、热带树木、河流积石并使其成为重要的道具,而让珍禽百兽穿插其中,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由此营造出一个爱意浓浓的家园。画家给末末和他的家人穿上了优雅的服装,让他们住在带有环形平台的大树屋里,在森林中悠闲散步,甚至在夕阳下喝着可口的下午茶,这些都与主角小猴末末的反叛情绪形成对比。
在每幅画面中,我们都能找到这个始终穿着黄色小短裤的小男孩,他时而露出不满的神色穿梭于林中,时而站在凳子上大声发表自己的宣言,时而四处躲避讨厌的亲吻,时而又对现实表示无奈??虽然从色彩和构图上画家并没有刻意去强调末末的存在,但她赋予末末的反叛性格及其外部表现却让我们总能一眼就认出他来。
围绕主角,画家很贴切地安排了一些辅助角色,比如食蚁兽、野猪、犀牛。特别是末末的表妹咪咪,这个多情又好打扮的小女孩总是不合时宜地出现,使得末末躲闪不及。当末末亲了小弟弟后庆幸没有一个人看到时,咪咪被画家刻意安排在他的身边,叉着腰,一副惊奇而又妒忌的样子,不禁让我们觉得好笑,也想起自己的童年记忆中总有这么一个类似的角色存在。
艾玛是个善于让角色“说话”的画家,在这本书里,我们虽然没有看到华丽的场景、考究的物体造型,但却时时被她质朴的画面所打动并深深感受到她塑造角色时融入的爱和深情。尤其是在末末给小弟弟的轻轻一吻中,我们看到了亲情不可抵御的魅力。我想,从绘画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
“母天鹅奖”得主爱玛 奇切斯特 克拉克的佳作。
急缓有致的故事情节,以温情的结局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