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安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政策
市教育局张瑞副局长:
公办小学初中按照学区划分原则入学,5月22日发布各区学区划分范围。义务教育,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我市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
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招生工作
5月22日12: 00,各区县教育局统一在区县政府网站公布辖区学区划分范围。学区划分后,根据学校招生规模,按照“户籍登记为主、住房登记为辅、就业经营补充”的原则,明确入学登记和新生录取程序,首先安排本辖区内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再根据登记入学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情况,在本辖区统筹安排其他情况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具体分为以下5类情况进行安排:
一是本市户籍新生入学。小学,凡年满6周岁,2012年8月31日(含) 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依据户口簿和儿童《预防接种证》登记入学。初中,持户口簿、《学生学籍档案》和《毕业生登记表)登记入学; 未在户籍所在学区小学就读的学生,如申请升入户籍所在片区初中,持户口簿、《毕业生登记表》和小学毕业相关资料,由招生学校主管区县教育局统一受理、审核,根据学区划分并结合区域内初中学校容纳学生情况统筹安排就学。
二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新生入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四证审核”制度,由各区县教育局协调派位,确保符合条件的应入尽入。“四证”指居住证明、户籍证明、务工证明和流出证明。其中,进城务工人员是指非我市户籍并取得西安市居住证的务工人员,以及周至县、蓝田县、鄂邑区户籍到主城区合法稳定居住务工的人员。
三是新落户人口子女入学与原户籍人口子女享受同等待遇。按照《西安市2018 年新落户人口适龄子女就学实施办法》,属于家庭户籍的,按照学区划分范围“免试就近”入学; 属于集体户籍的,由户籍所在地行政区教育局和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位情况相对就近,统筹安排入学。确保所有新落户人口适龄子女及时接受教育。
四是做好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政策照顾工作。按照《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实施办法》,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适龄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其中A类人才子女入学,可在全市范围内一次性选择任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B、C类人才子女入学,可选择在其父母房产所在地、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学区学校就读。D类人才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办理。
五是落实好烈士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伤残警察子女及其他优抚对象子女入学政策。
二、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工作
(一)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和教育部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要求,由区县教育局指导民办小学做好自主招生工作。
(二) 民办学校初中实行免试入学、按计划数招生。依法保障民办学校自主招生权,通过电脑随机派位与面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电脑随机派位与面谈比例为4: 6。其核心内容包括:
l.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对象为有选择民办学校就读意愿、愿意承担民办学校学费、具有西安市户籍[2018年5月31日(含)前落户]或西安市学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外地户籍政策规定准入类学生。学生报名前须先接受资格审查。
2.每名学生只能选报一所民办学校,全市统一在西安市民办学校初中招生系统(网址:http://mbcz.xaywjy.com)进行网上报名,该系统是我市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入学工作官方平台。资格审查与网上报名时间为5月21日8:00-5月31日18:00。
3.电脑随机派位工作由各区县教育局、洋东新城教育局、国际港务区社会事业局、高新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在辖区同一地点集中进行,全市于6月12日10:00同时开始。电脑随机派位系统全市统一开发,区县和开发区统一使用。
电脑随机派位时,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部门,公证机构、督学、民办学校负责人,学生家长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现场观摩,全程监督。
电脑随机派位结束后,现场第一时间将公证后的派位结果由各相关区县、开发区通过西安市民办学校初中招生系统公布,并报市教育局备案。民办学校同步公布本校电脑随机派位结果。
4.面谈工作统一于7月6日一月11日由各民办学校组织实施,对未被电脑随机派 位录取并申请本校面谈的学生,从品德修养、学习习惯、身心发展、团队合作、 艺术素养、创新实践等六个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面谈统一采用谈话方 式进行,不得出现任何形式的考试或变相考试。严禁出现“奥数”内容。
面谈工作全程接受教育部门巡查和社会监督。市区教育部门联合成立若干巡查 组,各相关区县、开发区教育部门组建公众监督团,进行全程监督。面谈过程全程录音录像。
各区县教育局、沣东新城教育局、国际港务区社会事业局、高新区教育局于各 民办学校面谈工作全部结束后的第二天18:00前、通过西安市民办学校初中招生系统公布面谈录取结果,各民办学校同步公布本校面谈录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