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2018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正负图形》教案设计(2)

幼教网 2018-05-02 20:50:3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教学过程

  1.观察“错觉图式”的导入。

  (1)游戏激发兴趣。

  提问:是你的眼睛骗了你,还是精心设计的图形迷惑你了?它们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吗?引导学生找出共用的关键线形,同时课件显示“图”与“地”的区别。它们的创作分别有什么含义吗?

  (2)广告引导探索。

  畅谈:直觉与联想,在正形与负形中完美体现,使招贴的主题淋漓尽致。

  那么要如何进行图形的表现,实现图形创意的视觉化呢?

  一般来说有:形的重复表现、多形组合表现、解构与重构、同构异质表现、形的矛盾表现、形的虚实表现、形的谎诞表现等等。

  2.体验“正负变异”的情感,设疑解惑。

  (1)课件播放埃舍尔的作品集《错乱空间》,让学生解析这些作品的神秘所在。

  ①形的重复表现。

  ②多形组合表现。

  ③同构异质表现。

  ④解构与重构。

  ⑤形的虚实表现。

  2)课件播放福田繁雄的作品。

  (3)欣赏评析,引导创作。

  比较性的教学欣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作者及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通过反思欣赏内容,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加强了学生对正负图形形成的理解,即让“元素”直接呈现,“自觉”组合的不同秩序和方式,使正负变异产生不同的情感分析,这一过程中,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以上欣赏的过程中,图形各构成的概念无须多做任何讲解, 体会其形式美才是关键,人们往往十分注重实空间的利用,实空间的外形,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对虚空间的利用和把握。正负形的训练目的正是强调虚实的同等重要性。引导学生要用三只眼去观察生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元素。

  3.实践“正负变异”的魅力,探索设计。

  (1)展示范作,为学生创作提供创意与造型灵感。

  (2)学生为自己创设一种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或对立或依存的关系,比如“大鱼吃小鱼”,“风车转”“蚕吃桑”……

  (3)学生随堂剪纸作品尝试:

  (4)小结:大量大师经典正负形,让学生感受其概括、夸张、归纳、简洁、添加等手法突出对象的特征的方式,形象鲜明、典型、强烈。交流总结,正负图形使创作者和欣赏的再创作者走进了一片如此广阔而神秘的创造图案的新天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