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关于儿童的情商教育(2)

慧爱心灵家园 2018-05-28 16:13:43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借着这个问题,我们谈一谈儿童“愤怒”这个情绪。

  大约四个月,婴儿开始表达这种非常激烈的情绪:愤怒。比如,当吃奶的愿望不能得到即刻满足时,婴儿会变得怒不可遏。

  随着月份的增加,愤怒情绪出现频率也逐渐升高,到了8 ~12个月时,婴儿会经常用愤怒来表达不满。因为他们的大脑发育已经进入一个特殊阶段,他们对事物有了初步的记忆,能够回忆起过去,将过去与现状做一个比较,并且预见未来的情况。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回应宝宝的喂养需求,如果有人把宝宝手中的玩具拿走了,如果看护人暂时离开宝宝,都会引起孩子的激烈反应,孩子会发很大的脾气。

  人们通常认为愤怒是一种坏情绪,尤其是看到孩子大发雷霆的时候,家长一般都有点儿不知所措,会急于消除孩子的情绪,息事宁人,甚至强行压制孩子的愤怒,不允许孩子表达愤怒。其实愤怒这种情绪对于人类来说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愤怒来源于我们感到自己的生存或者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引发激烈的反应,从生理到心理都会产生剧烈的变化。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孩子这种情绪的本质,并且能够预见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愤怒,我们在面对他们的怒气的时候,就会少一些惊恐,多一些冷静。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负面情绪,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做到避免在发泄这种情绪时,采用不恰当的极端手段。

  通常引起愤怒情绪的因素有:

  1。恐惧。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大部分愤怒来源于恐惧。当一个人感觉受到威胁,无论是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是价值观受到威胁,都会本能地感到恐惧,继而转化为愤怒,宣泄出来。

  2。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预期受阻。这在儿童是最常见的愤怒来源:孩子要吃糖,爸爸妈妈担心孩子身体而拒绝;孩子要玩沙子,爸爸妈妈觉得太脏而拒绝;孩子要买玩具,爸爸妈妈认为太贵而拒绝……或者孩子正在专注工作,受到打扰;正玩得热火朝天,到时间要回家了……这些情况都是孩子的期待与现实发生冲突,因而导致孩子怒不可遏,大哭大闹的原因。

  3。挫败、羞辱感。孩子到了3岁左右,会将自己的能力与他人作比较,也知道成年人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如果做得不够好,或者达不到要求,孩子会感到很挫败。有些时候,这种挫败,以及与之相关的羞辱感,也会转化成为愤怒,发泄出来。

  4。受到伤害。孩子之间有些争斗,是正常的。有时候孩子会在这种争斗中受到伤害,有些孩子则比较容易感觉自己受“欺负”了。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孩子愤怒。另外,成年人语言或者行动上的暴力,也会伤害孩子。

  5。感到不公。五六岁的孩子比较明白一些行为的对错,如果他们感到受了冤屈,被错误地指责,他们会生气的。

  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问题

  虽然今天烦心事很多,工作也很忙,但还是忍不住要上来咨询一下,因为觉得孩子的这个问题真是蛮严重,十分让人困扰。

  我女儿快两岁了,现在白天由我公公婆婆和保姆带着,晚上送回家来。由于祖父母的宠溺,他现在动不动就呼天抢地,很容易哭闹。因为还不太会说话,问他也问不出个啥,就是横不好竖不好的闹。据保姆称,在爷爷奶奶家,无论什么事,洗澡啊,吃饭啊,睡觉啊,他爷爷奶奶在旁边,他就要闹,如果他们不在,他还是蛮听话的。

  这两天他又开始莫名其妙地作闹起来,不管是严厉的制止还是冷处理,似乎都不奏效了,动不动就哭着喊“爷爷奶奶”。我只好把他关在房间里任他哭闹,等他停下来再去和他说道理,安抚一下他。虽然最后他还是停了,并恢复了正常,但这样我真的太累了,而且我很担心他会变本加厉下去。

  其实我自己也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所以我对女儿的哭闹是有点了解的。小时候,因为母亲特别严厉而爷爷奶奶宠我,我的任何细微的情绪都会被爷爷奶奶无限放大,引来他们的关注,所以我就肆无忌惮地发泄发泄,以至于成了习惯;他们越是耐心,我就越是容易烦躁,到大了一些的时候,甚至觉得他们很烦。我自己也意识到有时候我对他们的态度非常不好,但我心里很明白,他们最爱我,比我父母还爱我,而我也最爱他们。

  现在轮到我女儿也开始这样了, 因为是女孩儿,我就更担心这种负面的情绪对他的不良影响会远远超过我自己!一方面我是很反感溺爱过度的;另一方面,他这么闹我也真的好累,我的老公还因为这个与我发生矛盾,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知道要祖父母不溺爱自己的孙子真的是挺难的。即使像我妈,观念总是在更新的人,从来就是很理智地教育我和妹妹的人,面对她的外孙也坦承严厉不起来。她说,毕竟是第三代了,不像对自己的儿女“狠得下心”,对孙辈是不知不觉就依了。连我自己的妈也这样,我更不指望我公婆会有所意识了。问题是,难道就只有任其发展了吗?我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对于经常和他接触的四个人来说,有三个是会宠溺他的,由我一个人理智地扭转他,能行吗?难道最好的结果是把他培养成两面派?从来信中透露的信息看,你可能把两件事情混为一谈了:一件事情是你儿子目前的一些行为是否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正常表现;另外一件事情是家里人是否对他过分宠爱。

  首先说说第一件事情。快两岁的孩子,刚刚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开始把自己和他人分离开,急需试探自己的力量和边界,也就是正在进入俗话所说的“第一反抗期”,表现得自主意识很强,固执己见、执拗坚持、不肯服从,而且脾气很大。由于他们大脑皮层尚未发育成熟,情绪不经高级中枢处理,而是直接通过脑干,以肢体语言本能地发泄出来,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哭大闹,并企图以激烈的反应迫使成年人就范。在陌生人面前他们还不敢太“放肆”,在熟悉的人面前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爷爷奶奶是你儿子最熟悉的人,所以他在你那里和别人那里受到的压抑,都跑到老人那里发泄出来了。

  第二件事情,我认为你把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混为一谈了。你女儿的爷爷奶奶,不是你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是两代截然不同的人,也是两家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因为你的爷爷奶奶曾经宠溺过你,使得你对自己的性格有很多不满之处,于是你断定你的公公婆婆也必然像你的爷爷奶奶那样,而你的儿子也必定像你那样。

  其实很明显的,真正重复前一代行为模式的,恰恰是你自己:你在扮演过去你母亲的角色。而你内心真正的愤怒,不是针对你的爷爷奶奶,而是针对你的母亲;就像你现在的烦躁,也不是针对身边的亲人,而是针对你自己。你小的时候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烦恼,经常跟爷爷奶奶发脾气,正是因为你在母亲那里太压抑了。而你的爷爷奶奶能够接纳你、宽容你,容许你发泄,反倒是你的幸运之处。

  当然,你幼年时没有意识到的一件事是,你的爷爷奶奶之所以那样宠溺你,“任何细微的情绪都被他们无限放大”,其实是因为他们看不惯儿媳妇的一些做法,不一定是针对第三代的养育,也有可能牵扯到很多其他的事情。公婆与儿媳之间的矛盾,通过你体现出来,所以你会有那么剧烈的情绪反应。而现在,你与你自己的公婆之间显然也存在不少矛盾,你在重复当年你母亲与她公婆之间的关系模式:将两代之间的矛盾通过孩子体现出来。孩子无法清醒地说出成年人潜在的矛盾关系,他只是感到极端地不舒服,于是闹得厉害。

  下一次孩子哭闹的时候,在心里多跟自己说几遍:“这是正常的,这是正常的,这是正常的。”不要对他严厉,也不要离开他,更不要把他关在屋子里,你的这些做法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请留在他身边,拥抱他,爱抚他,倾听他。不需要你做特别的动作,只需要你默默地陪伴他,让他尽情地发泄。当他发现无论自己怎样做,妈妈都毫无怨言地接纳自己的时候,他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也就准备好了迈出成长的下一步。

  而你与公婆之间的矛盾、你与丈夫之间的分歧、你对自己母亲怀有的怨愤,以及你内心怀有的一些恐惧(比如害怕儿子变成两面派),请留在你自己这里好好处理,不要迁怒于孩子。

  如何让孩子进行自己的选择

  宝宝一定要穿红上衣、配绿裙子,怎么就不知道“红配绿,赛狗屁”呢?那么热还非要穿长靴子,说她也不听。要是都由着她选择,每天穿得像个花瓢虫一样,难看死了。其他选择也都不对劲,不让她挑吧,就发脾气。记得几位美国育儿专家这样说过:任何人,无论是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还是当权的政治家,抑或颇具影响力的金融家,都没有父母需要做的决定多,也不如父母面临的头疼多。最令父母们棘手的决定之一,就是何时、何地、如何让宝贝儿开始进行自己的选择。

  当不会走路的宝宝还在我们怀里吃奶的时候,一切似乎那么简单,我们几乎可以替他做出所有的选择和决定。我们决定他什么季节该穿什么衣服,我们决定他什么时候该洗澡,我们甚至决定给他玩什么,带他去什么地方。

  而当宝宝学会走路、学会说话之后,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个性逐渐萌生、自我意识日渐强大的小家伙们,颇有自己的主意,什么都喜欢做主,尽管在我们成年人看来,他们的很多选择令人哭笑不得。

  身处五光十色的生活,做出明智的选择,并非与生俱来的本事,而是需要积累大量经验之后,才能获得的一种技巧。小小孩缺乏经验,怪点子却多得很,如果不尝试一下,他怎么知道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呢?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出所有的决定,那么孩子长大之后,无法替自己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来。当我们不在的时候,他们面临着各种诱惑,需要做出困难的决定,孩子会感到不知所措,他要么做出错误的选择,要么听从其他人的摆布。

  因此,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从小锻炼选择的技巧,赋予他们能够把握生活的感觉,这样他们能够成长为有能力为自己做出正确选择的人。我们可以把这种锻炼的机会,巧妙地融入孩子每天的玩耍当中,让孩子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练习做主、选择、决定。

  给孩子选择权,并非意味着所有的可选之物都堆在一起。乱成一团的玩具,不会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乱。我们可以把家里布置得有条有理,将孩子玩耍的物品分门别类,布置出不同的区域来,比如美术区(绘画和手工)、音乐区、玩偶区和建筑区(木工、积木等搭建物品),等等。让孩子首先根据类别来选择进行哪种工作,而后根据这一类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来选择他使用哪些、选择怎样使用。

  给孩子一次的选择,不要太多的可选之物,最好就是两三样,让选择过程尽量简单,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做出决定。

  不要插手干涉指挥孩子选择什么、怎样使用,即便在我们看来不合适的“玩法”,也放心让孩子尝试一下,让他自己意识到方形的木块无法插入圆形的孔中、纸和布是包不住水的、蓝天上涂抹了黄色云彩就会变成绿色等。

  相信孩子能够从“错误”中总结出经验来,即便他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能容忍自己有时候犯糊涂,做出不那么明智的选择,那么对于小孩子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你也会宽以待之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