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爸爸妈妈,我喜欢你们这样「吵架」

凯叔讲故事 2018-05-28 17:06:51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天下没有无分歧的家庭,夫妻争吵对于孩子而言,更是一种真实而又强烈的体验。

  「妈妈,我好害怕……」

  昨天晚上,我和老公第N次当着3岁的女儿吵架。

  我扯着嗓子,把枕头扔向老公,女儿刚好从房间出来,恰巧看到爸爸推了我一把,我被身后的玩具绊倒了,一下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人仰马翻,360度大回环。

  女儿吓坏了,紧紧地扶着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惊恐地看着我们。

  我迅速爬起来,顾不得没有发挥完的唇枪舌战,把女儿带回房间,离开第一现场。女儿突然大哭,「妈妈,我好害怕,你要是摔死了怎么办?」

  我以为她会问爸爸妈妈为什么争吵,为什么乱扔东西,为什么打架,结果3岁的女儿问的是这句。

  我的心理防线一下子被击破,鼻子酸了眼圈红了,心中的委屈、难过、对孩子的愧疚全部倾泻出来。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从来不吵架」。生活习惯差异、思维方式、财务因素、隔代关系、育儿观念不一致、夫妻生活不和谐等等各种理由都会成为夫妻关系危机的导火索。

  而育儿,就成了夫妻矛盾的主战场,很多中国妈妈最心寒的丧偶式的育儿,往往都是妈妈做多、管多、批评多;爸爸做少、陪少、成就少。

  一言不合就容易引发全面战争,各自为阵,就像拔河,情绪的对峙很容易两败俱伤。

  然而一边责备对方,一边用彼此的冲突来惩罚孩子,其实是对孩子更大的伤害。

  父母吵架,为何受伤的总是孩子?

  一对夫妻,从最初连体婴一般相爱,再到走向冲突的独立个体,最终成为彼此尊重和谐相处的夫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

  每一步都伴随着彼此差异的磨合和冲突。

  而生活中的一些沟通「陷阱」,特别容易导致激烈的争吵和对抗:

  1.责备和问罪:(都是你的错)

  2.谩骂:(你是不是脑子坏了)

  3.威胁:(你再这样就离婚)

  4.命令:(你必须听我的)

  5.说教:(我懂得比你多……)

  6.警告:(我最后告诉你一次)

  7.控诉:(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

  8.比较:(你看看别人家的老公)

  9.讽刺挖苦:(就你这样的,还挑三拣四)

  10.预言:(不听我的,你总有一天会后悔)

  这些陷阱翻译过来就是:「我是对的」「我付出的更多」「我是为你好」,本质都是控制。

  这些暴力语言不仅使得夫妻关系闹得更僵,到了孩子眼里,看到的双亲都是厮杀和博弈。

  研究发现,父母激烈争吵容易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感受,对孩子影响深远:

  1.父母吵架是因为我,引发错误归因;

  2.最亲近的人激烈冲突,失去安全感和稳定感,不知所措;

  3.情绪上的连锁反应,就像「踢猫效应」一般,负面情绪被持续传染、酝酿、升级,强烈的负面情绪又会引发应激反应,继而引发心理和行为问题。

  父母的暴力语言示范,会让孩子认为处理冲突和问题的方式就是谩骂、暴力沟通。

  孩子成长的主要方式是模仿,「暴力沟通」特别容易被孩子习得,即便是无意识状态下孩子也会容易采取自己熟悉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有时候创伤还会代际传递,孩子因为习惯了父母对争执的暴力沟通方式,日后容易在亲密关系和社交中变成施暴者或者受暴者。

  当孩子长大后才发现,那些年父母吵过的架,都进入了自己的灵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