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微量元素有哪些
1.铁:体内的运输工具,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必要成分,也是许多酶的生物活性部分。人缺铁时,血红蛋白减少,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极易疲劳。同时,缺铁时肌肉中某些酶水平降低,而使细胞利用氧产生能量的能力下降。缺铁亦可引起腹泻,还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含铁较多的食物为蛋黄、动物肝、肾、谷类、豆类及绿色蔬菜、海带、木耳等。动物性食品中的铁较易吸收,吸收率可达20%,植物性食品因含植物酸而影响铁的吸收,吸收率一般在5%左右。膳食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能提高铁的吸收率。治疗缺铁性贫血应在补充铁剂-铁之缘片的同时,查明病因,以利于早日康复。
2. 锌:神通广大的多面手,锌的需要量与人体生长、组织修补和排泄状况有关,锌参与核酸及蛋白质代谢,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过程中锌也起重要作用。同时锌也是许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或必须有锌参与才能被激活。到目前为止,经过鉴定含锌金属的酶已有80 多种。儿童缺锌表现为发育停滞,食欲减退,味觉丧失;但锌摄入过多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抑制铁的吸收引起缺铁性贫血。动物性食品是锌的可靠来源如肉、肝、蛋、和海产品,干果类食品,其次是豆类和小麦。
3. 铜:特殊催化剂,铜是体内30余种酶的组成成分,含铜酶多数和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血清中95%的铜与a球蛋白结合成铜蓝蛋白,作为一种多功能氧化酶催化很多生理代谢物,并与铁的利用和吸收有密切关系。 铜缺乏出现贫血、生长停滞、食欲降低、腹泻、少年白发。铜过量主要表现为Wilson氏征。铜存在于动物内脏、水生贝壳类动物、干果、巧克力和饮水中,乳汁中含量较少。 4.镁:是细胞内重要的阳离子,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肌肉的收缩作用。镁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它能拮抗其他有害因素的毒性作用;对细胞内钾的存留有调节作用;维持心肌细胞的完整性和心脏的正常节律。镁缺乏主要是由慢性吸收障碍、严重的腹泻、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酒精中毒及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镁缺乏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安、易激动、手足抽搐、反射亢进等。镁广泛分布于植物中,肌肉和脏器中也较多,乳制品中较少。
5.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其生物学作用主要通过在甲状腺内合成的甲状腺激素来体现的。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它对碘有高度的亲和力,甲状腺内含有的碘占人体总碘的80%以上。在甲状腺内的碘经过生物氧化以后生成甲状腺激素。碘缺乏:新生儿期碘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大,儿童期表现为甲状腺肿,青春期甲减,智力发育障碍,体格发育障碍,单纯聋哑。碘过量:机体短期摄入大量碘,导致急性碘中毒,长期过量补充碘,可能会诱发甲状腺肿。儿童碘80%~90%来自食物,10~20%来自饮水,5%来自空气,尤其是深海生物含碘最丰富,如海带,紫菜,海洋贝类,鱼类等,碘强化食品:碘盐,婴幼儿配方食品动物性食品:蛋类,奶类和肉类,淡水鱼,水果和蔬菜:含碘最低 6.钴:是维生素B12和一些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核酸、胆碱、蛋氨酸的合成及脂肪代谢对肝脏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也起重要作用。钴用于治疗感染性贫血和肾脏疾病,可获得一定疗效。绿色植物是人类食物中含钴丰富而变化较大的来源,乳制品和谷类一般含钴较少。
7.硒: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其作用与维生素E相似,但效力更大。硒可用于调节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影响某些重要酶的代谢及活性,调节维生素A、C、E、K在体内的吸收及消耗。硒又是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分,对细胞膜的结构有保护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力有促进作用。在人类环境中的硒及人体的硒负荷水平与克山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给病区人群补充一定量的硒可降低克山病的发病率。但过量的硒可引起硒中毒,出现脱发、脱甲等。食物如海产品、动物肾、肉类、大米、谷物等含硒量较多,水果、蔬菜等含硒量较少。 8.氟:氟常以氟化物的形式存在,可通过食物、饮水、空气而进入人体。天然水源均含有一定量的氟化物,地下水一般比地面水的含氟量高。通过饮水而进入人体的氟占摄入总量的50%以上。食物中也含有微量的氟,其中以海产品和茶叶中含量较高。摄入的氟主要在胃肠道和肺部吸收,在骨和牙齿中蓄积,经肾脏排泄。缺氟时儿童龋齿患病率增高,摄入适量的氟可有一定的预防龋齿作用。但摄入过多可影响细胞酶系统的功能,破坏钙、磷代谢平衡,损害骨、牙齿的正常结构,而出现氟中毒的症状和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