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儿童绘画不教而教 (2)

叶子少儿美术网 2018-06-10 09:17:31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二、我看儿童画

  儿童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学习游戏和艺术创造的独特方式。儿童绘画活动是以自我要求为基础进行的,他们的行为不是消极的,而是全部感情的投入,以积极自发的方式对周围环境和对自己的认识作出的反应。每个儿童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创作极具个性,不管是绘画,还是捏泥巴,都是在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同时传递出来自感觉、触觉和视觉的信息,他们画的既不是视觉意象,也不是真实的物质世界,而是在头脑中重新构建的一幅幅图画。这些图画又作为新的刺激影响着儿童,有效地诱发了他们潜在的创造精神。

  但是往往有些成人,每当看到一幅儿童画,就简单地用“像”或“不像”作为标准来衡量它的好坏,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儿童绘画就应当是对客观对象的视觉描绘,一些施教者也匆匆忙忙地把他们自认为正确的技法传授给儿童,让他们照着范本一笔一笔地描,或是让儿童去模仿名人的画等等,将儿童局限在成人的概念之中。模仿和创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模仿单纯靠概念处理事物,表达的仅仅是一种对简单物象的摹写。这种偏见和作法忽略了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感情流露,并意味着让儿童放弃自我的创造意识,压抑了儿童自我表现的进取精神。

  我在教学中,也曾遇到不少对我的教学方法持怀疑态度的家长。那时,儿童美术研究室刚成立。有一天在课堂上,我像往常一徉,既不在黑板上示范,也不给他们看示范图例,而是让孩子们互相观察,让他们想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的人有什么不同,然后让他们画一个他最喜欢的人。

  大部分孩子拿起笔就画,但也有几个孩子不敢动笔。我知道,这些孩子中有的曾经在幼儿园或是培训班学过那种一笔一划照着临摹的概念模式的绘画。学画就是照着画,或是只要画得像就是好画的观念,已造成了儿童的心理障碍,他们自由创作的精神被成人所谓的“像”与“不像”的精神压力所破坏,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绘画能力,非得有范画或是老师的示范才敢动笔。还有的小朋友则不管是表现什么样的题材,他的画面上出现的都是原来所学的概念画图形的组合。对这样的孩子则需要用更大的耐心去鼓励和帮助他们冲破那种概念绘画模式和“像”与“不像”的精神禁锢,以恢复儿童自我表现的创造本性.

  自我表现的源泉是情绪和意境。感受和思考就是这种原动力。“我知道你能画”,我摸着孩子的头肯定地说,并耐心地给他讲述各种人的特征等等,鼓励他拿起笔。任何孩子只要拿起笔,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纸上画出第一笔时,他的创造性思维就开始启动了。不管他画_得怎么样,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15分钟后,孩子们的“一个人”画好了。有的把头画成一个大圆圈,身体却很小,有的衣服上的扣子画得比脸还大,还有的则把手和脚画成了鸡爪爪,其中也有类似概念画的图式,但更多的是儿童们的随意创造,孩子们很满意。有个小朋友骄傲地指着画面上一个头上绘有一些卷卷弧线的“人”对我说:“我的妈妈很漂亮,她有很多很多的头发,我以后也会有。”还有个小朋友则指着画面上的两根长线告诉我,这是脚。

  面对这么多的“一个人”,我也很满意。不管是原始意象的遗存,还是儿童表象的再创,或者是别的,只要能表达儿童的情感,就是好的儿童画。看儿童画不光是了解他们的知觉程度,更重要的是须在感情的基础上给予理解,儿童只有对内容注入了感情才能开始真正的认识和表现,尽管可能画得一点都不像。

  面对这么多“一个人”,有的家长按捺不住了,他们开始抱怨,说没有看见孩子们画出个“人样”来,有个家长还不无羡慕地告诉我说,某某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鱼,让孩子们照着一笔一划地画,一节课下来,孩子们都会画鱼了。可想而知,假如这个班有30名学生,那么就会有30条一样的鱼,看上去的确可观。只不过,我想,如果带孩子去看看鱼,给他们谈谈鱼的知识和鱼的故事,然后再让他们去画鱼岂不更好?很可能,他们画的鱼或许会不像一条鱼,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r会画一条鱼,一只鸡,或者一个人,并不是衡量儿童画好坏的标准,重要的是通过儿童作画的过程,让儿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并增加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儿童画中先行的并不是绘画技巧,而是把握以情感为基础的认识,在明确了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为了具体的需要才产生了技术的必要。

  如果说任何程度的艺术都是人类创造精神的表现,那么我们就不应该低估人类发育期间儿童艺术的早期成就。认识儿童及儿童画,以及对他们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关键。

  三、儿童绘画的指导

  早在18世纪,法国启蒙学家卢梭就竭力主张教育应以培养能保持人的“本性”的“自然人”为宗旨,并提出“运用自然”的教育方法。

  19世纪后半叶,维也纳的齐赛克提出了革命性的学说,他主张自由地释放儿童的心灵,使儿童的创造性欲望得以实现,并按照他自己对儿童画的教育理想,创造了儿童自由画教学法。在他的教育方法指导下,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儿童画作品。

  儿童绘画是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活动,它是儿童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由于儿童各人的先天素质不同,他们的“自由表现”所需的条件、时间、强度也必然不同。在当代注重情感、自我价值、艺术修养和创造为主的儿童美术教育中,我以为:儿童美术教育应该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尊重儿童在艺术创造活动中的自我发动和自我表现,并不断地向儿童提出要求,形成新的刺激,促使儿童迅速地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情境。儿童生来就具备一种创造能力且都喜爱绘画,但如果给手刺激,他更能发挥惊人的力量。儿童绘画表现的欲望越强,就越能减少绘画技术的阻力,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表现手法,即所谓的绘画技法。

  本书所编的儿童画可分为想象画、故事画、写生画及线构成(其中包括线构成和线设计两部分)。因为不论是想象画还是写生画,我认为都不会是儿童视觉的重现,而是经过儿童自我选择、再创造并包容了许多只有儿童自己才能意识得到的并非很浅的内涵(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们千万不可小看儿童。为此,我将它们统统归类为儿童创意画,以表示我对他们艺术创作活动的尊重。

  1. 想象画

  想象画是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所作的画。它是儿童绘画阶段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想象画的开始实质上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萌生,也是创造活动的先导。积极的联想和幻想是想象画产生的先决条件。

  儿童的想象画主要是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的,但是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提示特别敏感,儿童的创作与教师的指导是有关系的。当然我所提到的“指导”决非仅指对孩子具体形象描绘的指导,而是要从儿童思维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指导”把他们那种与生俱有的创作本能激发出来。当儿童在进行想象画创作之前,教师应该和儿童进行具体的交流,了解儿童所要表现的东西,并进行多种的提示和暗示,当儿童头脑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时,他们就会很快地进入作画的过程。

  在一次想象画的教学中,我根据小朋友们自己的意愿,让他们以《人鱼和狮子》为题,创作一幅想象画。

  想象虚构的人鱼和狮子的故事,对于经常沉浸在梦幻中的儿童来说,是能激发他们的兴趣的。作为教师,要紧的不是告诉他们应该怎样画狮子和人鱼,而是应该唤起他们的创造的本能,让他们主动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画去表现狮子和人鱼。

  记忆和联想是儿童绘画中主要的心理活动,想象画的好坏与它们有直接的关系。

  教师是美术课的导演,他以提示和暗示的方法,帮助儿童在脑子里积极搜索记忆中有关人鱼、狮子的印象和信息并加以联想,促使他们很快地进入角色。如:我问孩子,你们见过鱼吗?鱼的尾巴是什么样子?人鱼是不是应该既像人又像鱼等,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法国史学家丹纳曾经说过:“愈原始的创造活动愈不受形式的影响和干扰。”儿童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暂且还不能完全明白现实和想象的区别,在他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还存在某些人类初期的浑沌心态,他们视周围一切自然现象为生命的存在,在一种不完全的感觉中,他们凭着想象认识世界,创造世界。

  2.写生画

  儿童写生画应着重于儿童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教师在授课时,不应过分强调绘画的写实性。按照儿童思维的特征,他们认识观察事物时仍有许多的想象成分,他们的写生画并非完全是视觉形象的再现,而是根据心理表象的一种再创造。

  儿童写生画可分为人物写生、风景写生、静物写生等等。教师在指导写生时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对象,使儿童能够充分地表现自己和对象之间的交流,以获得写生的快乐。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写生课时,我让孩子们互相仔细观察对方的眼睛,并让同学说明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有个小朋友说眉毛是为眼睛挡汗的,它是眼睛的保护神。这时又有一个小朋友叫起来,说他发现了眼睛里面还有一个人等等。我肯定了孩子们的观察和发现,并举例介绍了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此时孩子们的情绪已经很高,我即让他们开始写生。

  在儿童绘画中个别辅导是很重要的,尤其对那些在绘画中表现出有障碍的小朋友,教师应仔纽、地了解缘由,针对他要画的对象给予启发和提示。这种写生方式对那些曾经受过固定模式绘画影响的小朋友有好处,只有通过自己主动地去观察对象,反复对比,找出各物和人之间的个性特征,从视觉上去突破那些习惯绘画模式的影响,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

  在我的研究室,所有孩子的线描作业都是用钢笔完成的。他们作画时都很肯定,没有涂改的习惯。在儿童绘画时,提供好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养成好的绘画习惯,对儿童精神气质的形成也是有影响的。

  3.线构成

  人类的创造活动促进人类本身的进化。人们从长期的生活中悟出“设计”的真谛—一种理性的创造活动。美术设计是有价值有计划的创造,同时也是赋予物以美感的创造。

  儿童在三岁左右即可画出圆形和十字形,这种绘画特征,已显示出儿童的某种设计本质,儿童线构成实质也是线设计。我把它分成两个部分。

  a.线构成

  给学生一些点、线、圆的基本元素让他们构成画面。

  我用最快的速度给学生报出5根或50根线,让孩子们没有考虑的余地,只是下意识地把它们排列出来,然后又报出一个圆或者几个点,他们又急骤地把这些点和圆排进画面夕儿童天生就具有一种均衡感。这样的作业,孩子们都完成得很不错。有些平时作业比较拘谨或者不敢画的孩子也都显示出很好的线构成能力。通过这种线构成的方法也可促进儿童右脑模式的启动,解除习惯性绘画模式的干扰,同时让儿童了解任何物体都可用线去表现,

  b.线设计

  从小培养儿童的造型设计能力是很重要的。

  设计之前必须有清晰的构想。当儿童提出他的设计方案时,教师可以参与意见,并作某种建设性的暗示,如启发他们的设计意识,促进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经验等等。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际因素。”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不管是远古洪荒的古代神话,还是近代的科幻艺术,或者是儿童的绘画,都显示出人类的一种原始驱动力—即想象的存在。这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深层次的隐性文化教育,其效应主要是通过暗示、认同等心理过程而形成的。教师的素质和意识在这种隐性教育中有很大的影响。外显的美术教育(如临摹教学、技法教学等)告诉受教育者“你应当画什么”,“你应当怎么画”;而暗示的美术教育,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暗示教育的过程中,自己来回答“我应当画什么”,“我应当怎么画”,这个由第二人称到第一人称的过程启动了儿童的自主力,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并逐渐形成一种开放、向上的生活取向。

  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教育,它激发了儿童无穷无尽的想象。孩子们在无拘无束中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们有意无意的绘画活动充满了创造。但愿本书所收录的儿童创意绘画能给我们带来某种启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