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和原因(2)
3.减少过敏反应。
4.促进亲子交流,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
5.母乳新鲜干净、温度适宜、喂哺方便。
6.母乳喂养时的肌肤接触,可促进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
7.可增强宝宝的安全感,从而稳定情绪,提高智商。
母乳喂养的好处甚多,而人工喂养自然就无法满足宝宝的需求,造成长大后的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孤僻、胆小等等头疼问题。
此外,专家建议:有条件的话让婴儿在出生的半小时以内裸体与母亲腹部接触片刻(寻找回归),然后哺乳(婴儿的味觉敏感最佳时期为出生的半小时内,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母乳分泌,同时又锻炼了宝宝的口轮肌,对语言发展有极大帮助)至结束后穿衣。
B.独生子女:
群体生活不足,没有同伴,独玩、独吃、独睡、不会交往,自我意识太强不懂得关心,不会分享,造成较自私的性格,这样孩子在家看电视机较多,而相对缺乏运动(女孩较多)也影响了动作协调性及感觉统合的能力。
C.没有爬:
单从爬行的动作来看:幼儿需要抬头,这不仅锻炼了颈部肌肉的承受能力和肩部的关节,还有效的预防因颈部疲劳而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除此之外,上下肢与身体的协调是高难度的运动技巧,它不仅可以增强感统的能力,对日后思维模式的建立也起到一定作用。人体从站位转成横位时对前庭的刺激起到不可估计的效果。但是大多数人,因为环境太小,或家人怕脏而剥夺了幼儿的爬行活动。如同装水的瓶子打倒后瓶口才会有压力,儿童只有通过爬才能刺激脑,带动上下肢协调及颈部张力,达到刺激前庭及手、眼、脑协调的目的。爬得少或没有爬造成内耳前庭平衡失调是主要原因。
D.限制性的照顾:
主要指老人和保姆照看,传统教育方式过度注重吃、喝、拉、撒、睡,强调顺其自然,同时由于过度溺爱和保护,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感官发展。造成许多孩子到了该走的年龄走不稳,即使多动,孩子的动作协调性又不是很好。
E.过早使用学步车:
学步车的诞生代表社会文明的进步,但是也由于学步车的诞生而减少或剥夺了孩子爬行机会,造成前庭平衡欠佳及腿部支撑力不足,同时因为过早走路而影响足弓的正常发育,导致孩子长大后要求大人抱而不走稍长一些的路。
F.过度注重冷暖:空调的广泛运用,造成儿童神经系统不能健全发展。
G.抚摸少:
研究证明经常得到抚摸的孩子情绪稳定,智能发展也高于一般儿童,所以婴儿期的按摩非常重要。
H.过度注重情操的训练,而忽略精细动作的培养:造成儿童心理不平衡。
3.教育环境不当:
是否有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孩子爱和自由的方式、度的把握是否恰当。
A.家庭粗暴:
打、骂,是一种直接的精神催残、人格的攻击;除此之外,家长教育观念的冲突,不良的家庭环境及不适当的教育时间和方式都不可忽视。如:餐桌上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就餐情绪,导致事后由于肌饿所带来的情绪波动及注意力不集中。又如:家长的语言“你就是不如某某”“你看看别人……”“你不听话就不要你了”等等。
B.幼儿园、学校的氛围:
幼儿对学校兴趣取决于老师的态度、语言方式和眼神。
C.社会氛围:
社会形态,互不来往。物质水平提高了,孩子却没有活动场所的机会。孟母三迁的故事应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4.电脑、游戏机的泛用:
电脑的普及减少了大家的运动,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脑部及局部小肌肉得到发展的同时,大肌肉的运动却影响着脑思维的发展。同时,现在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有目共睹。所以电脑、游戏机的使用要适量。
5. 病史:
A.家族遗传病史:如克丁病,多动症。
B.严重的颅脑外伤及脑缺氧:并且年龄越小所造成的危害越严重,越难恢复。
D.颅缝早闭,头颅发育受阻,所导致的颅脑歧形。
C.病理性黄疸所诱发的胆红素脑病。
E.婴幼儿期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乙脑、脊髓灰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