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过程(4)
(二)家长要更新观念,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
做为家长,不能满足于自己的孩子认识很多字,能计算复杂的数学题,会识谱、弹琴、唱歌、跳舞,在许多场合能给父母撑面子。而应告诉孩子,你可以少识字,但你不能撒谎;你可以不会吟诗作画,但你不能没有礼貌。家长应该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
首先,对孩子不仅要关爱有加,还要加强行为要求,教育孩子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对于刚刚学走路的孩子,当他对某件玩具感兴趣时,家长可用那件玩具引导他学习独立行走,让他在付出一定辛苦和努力后,才能得到喜欢的东西。
其次,不能一味地给孩子爱,更要教孩子主动去爱别人。例如:邻居家的小伙伴有了伤痛,要教育孩子在情感上、行动上表示关心与同情。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引导孩子从“自我中心”的“壳”中解脱出来。了解自己与同伴的差距,学习同伴的长处。与同伴分享玩具和食品,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体验交往的乐趣,培养互相精神,增强团结友爱的意识。
再次,改变事无巨细,为孩子包办代替的作法。家长要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成就感、自信心,逐步形成“我行”、“我能做到”的心理意识。有意识地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做一些有困难的事情,过一段艰苦的生活,受一点失败或挫折,并教育孩子学会正视困难、失败等挫折,勇敢地承担一切后果,并迅速地从沮丧、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孩子振作精神再尝试一次,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孩子明白失败一次并不要紧,只要能吃苦耐劳,具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精神.方法适当.总会取得成功的。
(三)寻找在一定教育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而有效的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即向幼儿教育的实践提供女如何确定社会性教育的目标、内容,如何使教育目标转化成教育行为,通过什么途径及手段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等。
1、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目标
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目标的提出应建立在发展心理学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现代幼儿教育学对幼儿教育的要求的基础上。幼儿发展目标是核心目标,它可分解为年龄阶段目标和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层层分解落实,就是要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最终还原为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性教育的自身特性。而年龄目标的设置必须落实在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身上。
2、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课程
现代课程论早已打破单纯课堂教学的套路,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立体性、开放性,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课程结构与程序也必是一个开放式的范畴,它并非仅仅针对传统意义上的集中教育课堂,而是涉及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它包括幼儿日常生活(幼儿园中、家庭里)、集中教育活动(社会性主题教育、各领域渗透、参观社会、实践操作、各种游戏、环境教育物化环境、精神环境)。要纳入幼儿社会性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是幼儿熟悉的、能够理解的,如果远离幼儿的真实生活,幼儿无法观察、体验和理解,那么这种内容本身有多大的价值也不能成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课程之中。
3、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过程
幼儿社会性形成的过程、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方式方法、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都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过程涉及的基本内容。幼儿的自主观察、体验、感受或实践是幼儿社会性形成的关键。幼儿社会性形成固然依赖于一定的社会认知,但它基本不是被告知的产物,认知只是一个基础,它与最终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尚无必然联系,因此在幼儿自主观察、体验、实践基础上的情感教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幼儿社会性发展主要受制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幼儿的生存与交往环境、幼儿自主活动的质量及所受教育的全面性。社会性教育有同于其它学科领域的共有方法,如谈活法、演示法等,同时社会性教育还有一些独有的有效方法,如情景体验法、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法、社会实践法等,它们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十分有效。
4、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
以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作为标准的测评土具,科学地测查幼儿社会性发展。根据各自实际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及等距离问卷表。这种评价的信度不一定很高,但它十分具有针对性,完全可针对特定问题在小范围内使用。用情境观察来评价幼儿社会性行为的真实发生状况。比如一本书掉到了地上,统计有多少幼儿视而不见,有多少幼儿拾起放好。以教师家长的长期观察对幼儿特定认知、言行作卞观等级评价。幼儿作品分析。通过分析幼儿的各类手工作品和言语表达,可评价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变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评价必定是多角度、多手段的,只用一种方法的评价很难是可信的与可行的。
综上所述,要想使孩子的人生快乐、幸福和成功,我们一定要努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这是时代与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明确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价值性十分有利于防止课程超载及幼儿负担过重。对幼儿而言,最有价值的应是精选的生活经验,而不应是广泛的知识体系。幼儿社会性发展绝不是靠几堂、十几堂专门的教育活动课就行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教师平时的随机教育、各学科之间的渗透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使随机教育、熏陶、渗透落到实,而不流于虚无,仍需寻求答案。如何纠正幼儿家长与教师只注重对幼儿知识技能的评价,唤起他们重视评价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实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