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幼教网 2018-07-07 08:44:28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幼儿园科学教育作为针对幼儿实施的科学启蒙教育,不应采取唯科学知识至上的价值取向,而应追求求真、扬善、达美的完美统一。其中求真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与态度,教师不仅要保证所传授知识的准确性,更应给予幼儿科学探究的机会,耐心等待幼儿自己解决遇到的科学问题,鼓励和支持幼儿因坚持自己的主张而增加的探究过程,而且在科学活动的设计上要全面考虑活动本身的探究价值,能够真正激发幼儿的探究需要;扬善是最重要的科学内核与价值追求,科学只有用于善的目的才能真正造福人类。幼儿科学教育必须渗透情感教育,努力培养幼儿热爱自然、善待生命、关爱环境的情感与意识;达美是科学追求的自在自为境界,幼儿科学教育必须融合审美教育,让幼儿在审美愉悦中更深刻地体验到生命与自然的美好,更坚定地维护科学扬善的价值追求与求真的精神态度。

  在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唯科学知识至上的价值取向仍然十分明显,忽略了对儿童求真的科学精神、求善的科学道德、求美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致使幼儿科学教育成为单纯科学知识的片面教育,无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改变这种现状,最重要的就是重新确定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努力实现“求真”、“扬善”、“达美”三者的和谐统一。

  一、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求真的科学态度

  从“常识”到“科学”再到“科学领域”,幼儿科学教育变化的不只是名称,更是教育观念。“科学领域”与“科学”“常识”课程相比,摒弃了单纯的科学主义的价值观。幼儿科学教育作为针对幼儿实施的科学启蒙教育,其目的不在于追求幼儿掌握科学知识的数量,而是重在激发幼儿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与探究科学真理的欲望,鼓励幼儿主动求知,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教授的科学知识当然要准确,这是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前提,因为科学作为一种知识规范,在限定的范围内,是有对错之分的。从这一意义出发,笔者是不赞成有些教师因为害怕扼杀幼儿的想像力而不敢纠正幼儿的错误认知。如幼儿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在无法归类的情况下,只好把枫树的叶子说成是心形的,有些教师出于盲目保护幼儿探索的目的也予以默认,是不利于幼儿科学认识的发展的。然而相对于这种对科学知识准确性的忽略来说,目前幼儿科学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普遍限制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机会,忽视了对幼儿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热情与态度的培养。这一方面与教师总是急着干预幼儿的探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的水平有关。

  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弯管旅行”中,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本来是较为科学合理的,希望幼儿通过尝试多种方法让线通过弯管,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体验探究的快乐。然而,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当幼儿用线条穿越弯管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时,教师就忙着“出手”,帮助幼儿完成了。幼儿的探究过程由此被教师好心的“帮忙”取代了,这使幼儿不仅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且容易养成遇到困难时直接求助教师的依赖心理,从而不利于其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与精神的形成。又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中,教师提供了四种不同的工具,让幼儿探究其清洁功能的大小。教师准备的四种材料分别是板刷、钢丝球、餐巾纸、海绵,要求幼儿用它们清洁牛奶瓶。然而结果是,板刷、

  钢丝球太大太硬,连瓶口都塞不进去,餐巾纸进入瓶内就被水泡软了,只有海绵具有伸缩性才可以放进瓶内洗涮。这就使得整个活动根本不具备探究的价值,幼儿基本不需要动脑解决问题,更不需要思考比较,就能很快得出高度一致的结论,显然也是不利于幼儿探究精神的培养的。

  对幼儿来说,确定的科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探究真理的兴趣与执着。“真”是科学的核心价值;“求真”则是科学的精神内核。幼儿科学教育不能失“真”,必须讲求准确性,但更不能忽略对幼儿“求真”精神的培养。中班科学活动“好玩的泥鳅”较好地体现了这一价值追求,值得我们借鉴。在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泥鳅数条、盆、棉手套和橡胶手套等材料,让孩子先猜哪种工具最适合抓泥鳅,幼儿起初的答案自然很不一样,于是教师让他们分组,分别用不同的工具去尝试,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抓得最多。经过几轮探索,绝大多数幼儿发现因为泥鳅很滑,用棉手套去抓最适合。不过,也有个别幼儿不服气,教师也没有强迫他们接受,而是让他们课后继续尝试和探究,这就很好地支持了孩子们不从众而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与决心,是符合当代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