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艺术教育与校园育人的融合

幼教网 2018-07-09 13:52:51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艺术教育就是“美”的教育,在学校教学活动中通过艺术教育去影响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直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柏拉图认为“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将“艺术”规定为中学生的必修科目,认为一个不懂艺术的人算不上是一个“完人”,本文探讨的就是艺术教育如何与校园育人融合。

  一、艺术教育渗透课堂教学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寓教于美,以美衬教,做到美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

  (一)视觉冲击,感官配合。采用声像直观教具创设情景,实施直观教学手段,英语课上,在讲授koala、elephant、tiger、giraffe等这些不常见实物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卡通形象或利用简笔画,化抽象为具体,所见即所得。利用幻灯片、电子白板为学生创设出一种悦耳、悦心的英语学习情境,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身临其境,切身体会。语文课讲授《司马光砸缸》时,可以通过短剧、小品、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思考过程,设想如果他们是司马光,那故事该如何发展?以及他们是怎么评价司马光的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满于海”,懂得如何欣赏美,融美于心灵。

  (三)感人之心,莫先乎情。仁爱之情,最是动人心田;语言之美,最能治愈乏味。数学课上,教师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触动学生的灵魂,在教学《钟表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儿歌“因为时针不爱动,所以长得粗又短;分针比较爱锻炼,长得细又长;秒针平时最爱动,所以长得最苗条。”配上《小星星》的旋律,师生一起随着音乐互动,数学与艺术结合,教师以精致的语言,深入学生的心灵,化解数学的枯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艺术教育伴健康成长同行

  健康的体魄与艺术教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把艺术教育与学生体质训练相互渗透,让学生在锻炼中体味生活之美,在美中享受成长的乐趣。

  (一)身心愉悦,自由成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艺术带来的愉悦会使人心情舒畅,机体协调,提升有益于健康的情绪感知,从而增强体质、体能,提高健康水平。体育课或者课外运动结合艺术的特点,可以化枯燥为乐趣,例如团体操的练习、花样跳绳等就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艺术的乐趣。

  (二)践行美育,美体结合。教学实践中,通过健美操和体育舞蹈等多种形式,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实现“2+1项目”与“阳光体育运动”整合,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将体育与艺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可以锻炼出学生健壮的体魄,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耐力,开阔他们的心胸,促进正确审美观念的养成。

  三、艺术教育与德育相互交融

  苏霍姆林斯基说“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美育和德育都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互交融而不是非此即彼。

  (一)以善为美,以美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过程道阻且长,并非一蹴而就,而通过艺术自由的表达作用,快乐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和谐、自信的人格,改善学生生活态度与生活习性,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观。例如烦躁不安时,去听一首舒缓的音乐,就能使自己那颗躁动的心安静下来;遇到困难时放声高歌,就能鼓起勇气,重拾信心;悲观的人经常听一些欢快歌曲,读一些艰苦奋斗终有所成的事例,就能逐步克服甚至消除他们个性中的怯弱悲观成分,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二)以美图德,以德传美。美育的最终目的是道德的充实和新人的发展。把德育寓于美育之中,心美引善,使学生在效仿榜样中实现道德教育,成为内外兼美的人。由此可见,励志的读书演讲活动,课间积极向上的乐曲,都在潜移默化地用美引导学生走向积极和阳光。早在1986年,国家教委就曾提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无疑还是艺术。把艺术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以艺术促学习,以艺术强体魄,以艺术铸灵魂,必定会让教育成为苍穹之下最阳光的事业!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