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学习,但是幼儿难以理解各种关系,难以掌握其中的概念与原理。他们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是勉强的,并不能使幼儿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增进智慧。因此要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质量,我认为首要的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首要途径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创设情趣盎然的游戏情境。可以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因此,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不仅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要求,投放充足的操作性强,趣味性强、游戏性强的活动材料,还要充分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因地制宜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当作数学材料。如:小冰棍、纽扣、吸管、瓶盖、积木、花片、图形卡、指偶等材料。为了能使幼儿了解不同的游戏材料,对幼儿主动学习精神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在活动室专门开辟了一个数学活动角,让孩子利用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自发地随意地对各种材料进行操作,还根据需要及时对各种材料进行添加、更换。“数卡接龙”“给实物卡片排序”“图形分类”“看标记放图形”“会变的数卡”等游戏,提高了孩子们数数、排序的能力,巩固了对各种图形的认识,从而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精神。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手段
幼儿园数学教育基本方法,有讲解演示法、操作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教师应当根据教学活动中的目标、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综合运用几种教学方法,使教法灵活多样,活动过程丰富多彩,富于趣味性。为使幼儿从心理上构建逻辑数理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操作法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感知、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概念、规律,使幼儿在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另外,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应注意: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幼儿观察表达在先,教师归纳小结在后;幼儿提问在先,教师释疑在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把知识讲授给幼儿,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认知的特点,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探索、去发现。使幼儿不但知其然,而且还可以知其所以然。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促进了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如在《区别高矮》这个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周围事物的高矮差异;再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颜色、形状、大小标记并能灵活运用,让幼儿学习举一反三,自己设计高矮标记;然后让幼儿运用自己设计的标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高矮排序练习。整个活动幼儿始终是主体,教师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与思考,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整个活动幼儿思维非常活跃,设计出的各种高矮标记,令老师自叹不如。
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最终目的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作为教师,我们既然教儿童,那么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怎样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住幼儿学习的心理,才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在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能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例如我组织幼儿进行“感知10以内的数量,认读数字8”的教学活动,我以“参观动物园”引出课题,通过让幼儿目测不同排列的小动物,提高他们按群计数的能力。游戏中设置了森林背景图,让一些幼儿熟悉并喜爱的小动物在活动:小鸟在唱歌、小兔在弹琴、小鱼在跳舞、小猫在敲鼓、小猴吹喇叭。这些小动物形象动作生动有趣,符合中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一下子吸引了全体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观察、发现、寻找,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
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活动才是最好的。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只有努力探索,使自己的教学生动活泼,幼儿的学习才能趣味盎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我们的数学教育也就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