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研究(2)

幼教网 2018-07-10 14:26:1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1. 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常规教育。

  首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有爱心、童心、耐心。 小班幼儿年龄小,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幼儿园,难免闹情绪,这是正常的分离焦虑现象。这时候,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相信老师是有能力把他改正过来的。然后,老师就要用爱心、耐心感化孩子。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为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创设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其次,引领一半,留下一半给孩子,不能全部代替。小班幼儿年龄小,很多事情习惯父母代替,如吃饭、穿衣都不能自理,一味帮他们做,势必增强他们的依赖心理,不能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而一下子让他们什么事都做,孩子们又接受不了。要想改变这一现状,经过反复实验验证:引领一半,留下一半给孩子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幼儿园一日流程中,如幼儿喝水时,孩子们都要拿着自己的杯子接水,有的幼儿却站在那儿,不知道怎么操作饮水机,我便走过去,帮他按下开关,让他仔细看。示范过后,幼儿便学会了,教师应在此时立即表扬他,并让他帮助其他不会操作的小朋友示范。这样,通过几次经验推广,全部小朋友学会了。还有吃饭时,教师组织小朋友进餐结束后,收拾碗、勺的事情留给幼儿,教师要有序组织幼儿把碗勺放到指定的容器里。其他如系鞋带、系扣子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效果不错。

  最后,多鼓励,少训斥。在对待孩子犯错误这一问题上,教师应注意自身的言行。孩子都是喜欢听好话的,喜欢被人称赞,而且会从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师对孩子要以积极表扬鼓励为主,批评会使孩子灰心丧气。以表扬来说,对小班的孩子多表扬一些还是可以的,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高帽子”.即使幼儿犯了错,教师也应该以和蔼可亲、鼓励的口吻教育他,如批评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玩具是大家玩的,小朋友要友好相处等道理,不要简单讲“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坏”“你怎么老抢别人东西”.

  2.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常规教育。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有意记忆的内容反而记不住,因此,小班教学活动适宜生活化、娱乐化,让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中有意无意地接触生活经验,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将生活经验渗透进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使幼儿不知不觉地接受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效果会更好。

  (三)家长应采取的策略

  自幼儿出生至入园,父母就陪伴在他身边。我们亲切地将家庭称为幼儿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从时间上来看,家庭教育是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教育 ;从空间上来看,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及的。父母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幼儿,对幼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以上原因,对新入园的幼儿,父母应竭尽所能,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

  1. 家长的教育观点要与教师一致。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去。”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为幼儿制定同幼儿园生活作息一致的时间表,幼儿要做到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过有规律的生活。家长还应教会幼儿生活的基本技能,如独自吃饭、睡觉、独自如厕、独自洗手等,锻炼自理能力。并养成不挑食、睡觉时不大声喧哗、不含小东西的好习惯。这样的常规训练往往能帮助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

  2. 避免家庭畸形教育,不溺爱孩子。

  早在 50 年前,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儿童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 : 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父母可以用言语、行动表达对子女的爱,但切记不要将这种爱转化为“多了”“滥了”的溺爱。卢梭在其《爱弥儿》一书中指出 :“如果孩子想得到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的话,他就会自以为是天下的主人,而你在最后不得不拒绝给他某种东西的时候,他就会把你的拒绝看作是一种反叛…… 这样,当他踏入社会时,就会觉得所有人都在反抗他们……这无疑是家庭教育的极大失败。”现实生活中,父母应给予孩子适当的爱,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搞过度关爱和过度保护。溺爱培养不肖子孙,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常识。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要同时从多方面进行。一切教育手段都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