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适宜的教学策略引导幼儿学会学习(2)

幼教网 2018-07-10 14:57:13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1.运用“表象策略”调节幼儿的“注意”,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与记忆。

  “表象策略”即将言语形式的信息转化为视觉形式的信息。在让孩子们第一次欣赏《数羊群》时,教师并不要求孩子们能说出歌曲中的内容,而只让孩子们对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形成初步感知,因为教师清楚地了解,此时孩子们对歌曲的感受只是凭借着“无意注意”对歌曲形成的初步整体印象,还不能指向具体的注意对象。但第二次欣赏时,教师便可以向孩子们提出“歌里说了些什么”的具体要求,这是一个引起孩子们有意注意的方法,让孩子们学会带着问题来注意地倾听歌词,以此获取歌词信息。

  实际活动中,对于B段歌词的记忆,孩子们是有困难的。因此,当老师提问“歌里的每只羊在干什么”,孩子们回忆不出或只能回忆出一部分羊的动态时,老师呈现了10只不同动态的羊的图片,并杂乱摆放在黑板上,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上羊的不同状态,来尝试匹配、对应相关的歌词。

  这里,教师利用图片这一表象策略,有效地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因为不同动态羊的图片本身就对孩子的“注意”起到刺激作用。同时,图片的乱序排列对于大班的孩子而言,更增强了挑战与趣点。孩子们在寻找、对应的过程中,需要调动自己的有意注意,并结合歌词的内容,来判断图片中的羊,谁应该是第1只、第2只……第10只。而孩子们在判断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地加深对歌词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所以,图片这一表象策略,对孩子们记忆歌词,就起到了有效的提示作用。

  另外,在匹配图片时,孩子们对其中的一些图片产生混淆。如慢吞吞的羊,图片画的是只胖胖的羊;而来得及的羊,图片则画的是只跑得满头大汗的羊。孩子在解读这两张图片时,常会误认为:跑得满头大汗的羊是慢吞吞的羊。他们的解释是:“因为它动作慢,才会跑得满头大汗。”

  不管孩子们是如何解读图片的,教师在此还运用了一个表象策略——动作参与,即教师分别用夸张的动作,直观地表现图片上羊的姿态。如,表现慢吞吞的羊时,教师一边鼓起嘴巴,一边做出双手抱球的动作,以表现出慢吞吞羊的慵懒感觉,而表现“来得及的羊”时,教师就表现出跑得满头大汗的样子。孩子们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演,一下子就和图片进行了联系。

  因此,教师在这里运用“动作参与”的“表象策略”,将歌词内容再次以“直观的形象”呈现于孩子眼前,强化了孩子的有意注意,使得孩子从“无意注意”的感知歌曲状态转向“有意注意”的记忆歌词状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