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数学教育的四大原则(2)

幼教网 2018-07-11 16:46:10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2、在数学教育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幼儿操作物质材料、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活动。让幼儿摆弄具体实物,并促使其将具体的动作内化于头脑,是发展幼儿思维的根本途径。

  3、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要以操作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让幼儿观看老师的演示或直观的图画,或者听教师的讲解。因为操作活动能够给予幼儿在具体动作水平上协调和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机会,是适合幼儿特点的学习方法。(小班认识数量为例)能数学很多,却不理解数量关系,对数的顺序)通过操作,幼儿不仅在数数,还能协调口头数数和点数的动作,从而能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4、操作活动还为幼儿内化数学概念、理解数的抽象意义提供了基础。(目测不用点数)

  5、这一原则还要求教师把学数学变成幼儿自己主动探索的过程,让幼儿自己探索、发现数学的关系,自己获取数学经验。老师的“教 ”的作用,其实并不在于给幼儿一个知识上的结果,而在于为他们提供学习的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环境。

  第四、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1、提出“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的依据是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应该承认,每个幼儿都具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性。

  2、在数学教育中,幼儿的个别差异表现的尤其明显。幼儿学习数学的个别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还有学习风格的差异。

  3、作为教育者,应该考虑不同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而不是千篇一律,统一要求。例如:对于缺乏概括抽象能力的幼儿,教师可引导其总结概括,并适当加以点拨和启发。而对于经验不足、缺乏概括核材料的幼儿,教师则可单独提供一些操作练习机会,增加其学习经验。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