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创设(2)
安全性原则是指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中安全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幼儿安全健康成长的前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幼儿的骨骼发育还不完全,他们的行为运动还比较笨拙,自我保护的意识还不强,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保护。在装饰物的选择上要避免有毒、棱角尖锐等有安全隐患的材料。教师还可以利用此机会向幼儿传输安全教育的知识,让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安全知识。
(三)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是指室内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适合幼儿能力、认知、兴趣等方面的个别差异,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十分透彻的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既要了解共性,还要了解个性[3]。年龄阶段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同样是娃娃家游戏,因小班幼儿模仿能力强,为培养其角色意识,通常让其佩戴角色标志。而大班幼儿认知经验丰富,社会接触面广,游戏的材料多是一些富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材料,让其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与知识。
(四)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指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中,墙饰、悬挂物等要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其造型要充满童趣特征。环境的布置不能脱离幼儿已有的经验,也不能超越他们所能接受的界限。如墙饰内容不能枯燥,要接近幼儿的生活,要能很好的促进幼儿认知、理解、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墙饰的取材可以源于幼儿熟悉、喜欢的童话故事等。尽量采用夸张、拟人化的形象,这会让幼儿感到喜爱、亲切。
(五)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是指室内环境的创设在色彩跟形式上要富有美感,且环境是清洁整齐的,能很好的激发幼儿的情趣、陶冶情操。视觉上的形式美和色彩美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形式美让幼儿体验到对称、整洁、和谐之美。色彩的明亮鲜艳、纯净自然给幼儿带来的是美的享受[4]。
(六)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是指在室内环境的创设中,幼儿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与教师合作完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是积极的参与者,主动的学习者。正是在这种过程中,幼儿增强了自信,体验了成功,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创作热情及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的目地是要为幼儿教育创设一个较为理想、合理、卫生、安全、丰富多彩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更好地去生活和学习,不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与时俱进,去创造性地开展环境的创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