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个案分析:入园不适应的乐乐
观察实录:
乐乐小朋友是我们班的“特殊人物”。入园两个多星期了,在其他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快乐地享受着这乐园里的一切时,而她还是不爱上幼儿园。每天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嚎啕大哭,我们笑脸相迎,而她却表现出过激反应:踢掉鞋子、满地打滚;午睡时,总是双手抱着坐在床边泪眼汪汪,并且一边哭一边自言自语:妈妈、奶奶。如果抱她一下,她就像“触电”一样把你推开,把你拒之于千里之外;害得我们只有干着急的份。三个星期后乐乐虽然不大哭大闹但性格却及其内向,胆子变的很小,语言发展较缓慢、口齿不怎么清楚。虽然在班级里她的个子较高,但她的心智发展较缓慢,与同龄的幼儿相比,她稍有逊色。在班里她不说话,不与同伴交往,不爱玩玩具,不运动,不愿做操,她拒绝参加班里组织的任何活动,生活自理能力也较差,好像把自己封闭起来了。有的小朋友做出滑稽的动作时,她也会笑,但却不愿意参与,总摇头说自己不会。
分析:
天真可爱的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幼儿园。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比的陌生,充满恐惧感,孩子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大多数孩子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都会哭闹,这是正常现象,但像乐乐这样过激反应如此之强烈的幼儿还真是“较特殊”。
通过与家长交谈,我们了解到:乐乐从小就一直跟在父母身边,特别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妈妈到哪里她就到哪里,对离开妈妈感到恐惧。在与妈妈的交谈中了解到乐乐在家中的行为与表现,乐乐从小主要由奶奶照顾其生活起居,家庭教育主要由妈妈和奶奶承担,爸爸因工作原因对于乐乐的教育极少参与但很关心。家人尝试着教乐乐说话,他有时候不开口,干自己的事,有时也会跟着重复念,但重复了几遍后就发音含糊不认真说或是不说了。他们平时和乐乐说话,乐乐有时也不理人,不说话。平时,妈妈接乐乐回家后,忙着家务就让乐乐看电视大部分时候乐乐自己看,有时会有人陪他看。乐乐上幼儿园的这一个月,晚上经常哭不愿离开妈妈,为此妈妈晚上都不能正常上班。而且夜间他经常在梦中哭泣。
在与家长交谈中我们还了解到,乐乐在家中也常不说话,只是发出一些“嗯……啊……”的喊声。他要吃东西,看到就拿。入园时,家人正在训练他大便时要蹲下去。乐乐在家中还要家人把尿,家人习惯用痰盂给他把尿而不是去上厕所。由上可见,乐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在家中缺乏语言教育的环境不利于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使乐乐进入幼儿园适应新环境,遭遇到了阻碍,影响其入园适应进程。
乐乐在幼儿园中的行为与表现
在幼儿园中乐乐独处时的行为与表现,乐乐入园的第一二周,大部分时候都在哭喊声中度过。从第三周开始,哭喊声减少,但她也不开口说话,只发出一些单音词如 “还要”“吃饭”。乐乐早上入园时经常表现出抵触情绪。这样的表现持续了将近一个半月,之后情况有所好转,到了第二个月末他入园时情绪比较稳定,开始喜欢来幼儿园。她的自理能力很差不会自己大小便。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将三个月,之后情况稍有好转。她经常在活动开展后,四处走动或趴在窗口往外看或到教室外玩。
教育策略:
一、营造爱的氛围,帮助其适应集体生活。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老师的爱是教育中最为宝贵的营养。有了爱,才能化解她的对立情绪,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精心照顾她的生活,密切观察她的动向,还用亲切的话语、轻柔的身体接触等方式去亲近她、爱她。如经常把她拉到身边,摸摸她的头,抱抱她或给她诸如“你好可爱”、“你真聪明”、“看到你,老师很高兴”、“老师好喜欢你呀”等等语言来激励她,我还经常把她的点滴进步和良好表现在集体面前进行表扬,以强化她对幼儿园的良性感受。
在知道乐乐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后,于是我们就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带她到我们幼儿园的各个好玩的地方去玩。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应当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努力营造爱的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以稳定幼儿的情绪,帮助他们愉快地走进幼儿园,以增强孩子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让他们由衷地说声“幼儿园真好”,让幼儿园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变得可亲可爱。
北操场是我园孩子共同的乐园,也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场所,因为那里有滑滑梯、有荡秋千、有跷跷板、玩沙、玩水等等,这些是孩子们快乐的童年不可缺少的玩伴。在几次的稚趣园活动中,我发现乐乐一来这,她的抵触情绪就会暂时消失,她的注意力会被这些色彩鲜艳的大型玩具给吸引,每次她都会玩得忘乎所以。于是在活动后的讲评中,我评出了“玩得最开心奖”—— 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