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安慰的孩子,为什么仍在哭
被安慰的孩子,为什么仍在哭
	  “我女儿一有情绪总是大吼大叫的,每次被弟弟欺负了,都不会好好说话的,基本靠吼。我有时候就想到要接纳孩子,就跟孩子说,我知道你难过了,妈妈知道了,你别哭了,你让一下弟弟。可是女儿还是要哭,我就控制不住吼她了:你话不会好好说,非得要我吼吗?”
	
	  “我也是这样吼孩子的,当她发脾气时,我跟着她吼,我也想接纳孩子啊,我学习了你们说的「接纳」孩子之后,我开始试着不指责她、不制止她、理解她、接纳她的情绪、但结果往往是她哭的更厉害了,接纳没用。”
	
	  “接纳了之后,孩子还是哭啊,这是为什么?”
	
	  做这行这么久以来,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留言,“我说了理解她了,怎么还是哭,怎么样才能不哭啊?”
	
	  妈妈们纳了闷了:我明明有做到接纳孩子啊,她还是要哭,接纳没有用,看来,教育孩子基本还得靠吼。是我的“接纳”没有用吗?
	
	  不是接纳没有用,真相是:我们理解错接纳的含义了。
	
	  我们接纳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听从我们的,这是把接纳当成了一个工具——止哭大法。
	
	  我们嘴里说着:“唉呀,宝贝,妈妈知道你难过了”,心里想的却是:“你够了没有?什么时候可以闭嘴啊?(心口不一)”
	
	  接纳不背这个锅:接纳不是为了止哭,而是一种深深的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先来看看以下的两个场景:
	
	  场景1
	
	  一个孩子的东西被人拿走了,孩子大哭,妈妈的反应
	
	  1、“我知道你难过了,你的东西被隔壁小王拿走了,你心里很不舒服了吧,好了好了,妈妈知道了,不要哭了,没事的。”(然后会做一些事情想让孩子快点开心起来)
	
	  2、“你的东西被隔壁小王拿走了,你很生气吧,如果是我的东西被人拿走了,我也是会很难过的,妈妈知道这种感受很不好,想哭就哭吧。”(不做什么,只是拥抱,或者无声陪伴)
	
	  场景2
	
	  一个女生的猫咪丢了,她很伤心,男朋友的反应
	
	  1、“猫咪丢了,我知道你很难过,我也为你感到难受,不要哭了,猫咪会回来的,会好的。”(然后会做一些事情,让女朋友心情好一些)
	
	  2、“猫咪丢了,我知道你很难过,我也很难过,我以前也有只小狗走丢了,那时候我吃不好睡不好,我特别能体会这种感受。”(不做什么,只是拥抱,或者无声陪伴)
	
	  如果你是场景里那个正在难过的人,你的感受是什么?
	
	  第1种反应是同情,是劝导;第2种反应才是共情,是接纳。
	
	  两种反应的区别在于:我是否能够理解你的经历,我是否能够是允许你有情绪。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