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幼儿教育的盲区
如何深入幼儿教育的盲区
内容摘要:如今为了应对中国现有的应试教育政策,家长和学校也随流将教育孩子的重点,甚至全部放在了书本知识教育之上。只要孩子在学习上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他的教育就是成功的,而孩子们也是毫无疑问的佼佼者。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对于一个孩子,他所需要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情感。结合我的教育经验和亲身经历,我想对此谈谈我对这个现象的看法。
关键词:幼儿,情感,教育,行为。
跟着中国目前高考应试要求的脚步,多数家长都希望将孩子尽早送入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关,让专业从事幼儿教育的人员代之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此时,孩子们接受到的基本上是书本知识教育,单一的读书写字,情感教育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因为这不会在以后的升学上为孩子添彩。
就例来说,我们国家为什么会出现"我爸是李刚","官二代","富二代"……一系列荒唐的形容词?这很值得我们思考。作为父母,这些官、富们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通过自己的关系让他们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可在这么优越的教育条件下,这些孩子们最终却被世人唾弃,这就很能说明我们教育侧重点的平衡把握有问题。究深一点,就一个原因:这些"二代"们往往在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被冠以尊贵的身份,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主角。因此,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在一片温暖之中顺利地生根发芽,这样一来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或避免其出现,这其实很简单,但又很难。最重要的因素出现在孩子的家庭中,而孩子的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又是重中之重。
说问题简单,是因为孩子都很天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趋长心理。确切地说,那就是孩子总是认为大人做的事都是正确的,长辈的行为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以一个怎样的姿态进入这个万千世界的。所以家长只需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营造一个待人有礼,处事有方的环境,让孩子在一个有良好道德氛围的环境中成长。近朱者赤,白纸般纯洁的孩子在熏陶下学会修身立人,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另一方面,我们学前教育机关也可以适当地提高孩子的入学年龄,让其在家庭中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或者在学习的课程中增加情感教育这项内容,不单一地以文化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的优劣。毕竟孩子年龄还小,身心尚未成熟,接受过多的知识也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相反,如若动用此时孩子极强的好奇心实施情感教育,让他们去发现这些具有趣味性和感染力的事物,事半功倍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问题就这么简单,那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问题最棘手的就是人们的固有观念,"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时尚唯有读书高"……这些旧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如果让家长们就此放下,而去接受一个实用性未知的情感教育区,的确很难。因为家长们害怕这一放手,导致的将是孩子的终生受损,这我完全可以接受。但是根据我这些年来的学前教育经验来看,孩子在学前阶段最重要的还是情感教育,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不良的作风,抑或是形成不好的想法,那以后再多的高级教育也只能是漏桶里的清水,于事无补。
所以,要想孩子从小就拥有一个良好的情感世界,让学前教育不再空泛无源,我们至少应该做到:一、平衡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关系;二、用行为代替言语,创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三、做好家长那边的思想工作,让家长们接受这种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