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育的忠旨(2)
三.将游戏做为教育的“媒体”,寓科技教育于科学游戏中
兴趣是幼儿认识科学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而游戏却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因此。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游戏中,幼儿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在愉快体验中学科学,效果更加。如在游戏“吹泡泡”中,幼儿能通过观察泡泡的运动情况,知道了空气会流动的特点。又如在进行科学活动《谁的小伞飞得高》中,我们以游戏为切入点,首先让幼儿认识不同材料的雨伞,让幼儿动手摸一摸,进行感知,然后再让幼儿说一说伞的用途。再以“小伞飞行大赛”的游戏形式,比一比哪种材料的小伞得高。幼儿在游戏中感知到。直伞、塑料伞和布伞飞得高,硬纸板伞飞得低,并说出了一定的道理。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乐,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效果好。
四.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一些有难度的内容,培养幼儿的科学尝试的精神,提高教育效益
过去,我们都认为部分孩子的能力较差。经常采取一味迁就的方法,将所有知识细细嚼碎后再喂给他们。这样越是迁就,他们的脑筋就越不肯动。时间长了,孩子们喜欢上了这种 “不劳而获”的学习套餐。实践证明,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应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注意随机教育,适当保留一些有难度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懂得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去帮忙,要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教师才出面帮忙。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勇敢尝试的精神,又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让他们的脑筋动起来,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提高教育效果,达到以教育的目的。
在科技教育活动中,设疑尝施困难,有意识的让幼儿尝试,并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实验《有趣的轮子》中,我们为幼儿营造一个探索的空间、创设一个探索的环境。提供给幼儿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三棱体、球体等,和各种材料(毛巾、纸片、绳子、橡皮筋)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让它们都快速滚起来。幼儿活动踊跃,都动手进行尝试,力争使自己的办法与同伴不同。就这样,在活动中使孩子们明白了,从多方面运用多种方法能解决一个问题。孩子通过亲手动一动,亲眼看一看,亲自经历这一过程,获得直接的体验后,得到结果,印象深刻。
另外,我们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富有新意的幼儿科学内容,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积极发动家长的力量,大胆挖掘家长资源。让家园配合起来,共同鼓励、支持幼儿探索科学活动。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支持并鼓励幼儿探索科学、学习科学。
我们处在一个科技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要求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既要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孩子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 要求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还要求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将不断地努力。
让孩子在与同伴分享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这是我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忠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