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科学猜想活动的建构与运作(2)

幼教网 2018-09-17 16:43:18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2.丰富体验,积累经验,以体验丰富猜想

  新的知识是从已有的知识中构建的,如果幼儿对探究的问题缺少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支撑或完全未知,那就只能凭空猜想。教师要引导幼儿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有根据的提出猜想与假设,使他们明确提出猜想与假设的依据,这样就会逐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应为幼儿奠定丰富的知识经验体系。在选定主题后,教师应花费相应的时间,进行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的铺垫活动,使幼儿在一次次活动中形成内在的逻辑联系,并增强自身知识经验的积累。

  3.科学设计,步步追问,引导幼儿深入猜想

  当幼儿确定研究的问题时,在兴趣的驱使下,他们都会积极地根据问题进行自己的猜想。在这个环节里,教师的指导不是要对幼儿的猜想进行评判,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追问,关注他们猜想背后的思想,引导幼儿进行推理,进行理性的猜想。如教师问“你是怎样想的?”“你的理念是什么?”让幼儿在说出解决问题办法的同时,还要说明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解决的。

  在老师步步追问下,幼儿就会梳理思路,理性猜想也就逐步显现。同时要尊重幼儿的猜想,哪怕是不完善的猜想,既然是猜想,肯定会有一些错误,这时,教师绝对不能用简单的指正方式直接告知其错误所在。而是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蹲下身来,与孩子交流,“你为什么这么想呢?”要允许幼儿犯错,然后通过幼儿亲身在实验、证明、交流、质疑中用真实的事实来纠正以往的认知错误。

  教师不能对幼儿的任何一个猜想做出好坏与否的评判,哪怕是一个最好的评论,这会引起其他幼儿因此而失去信心,进而限制幼儿思维活动的广度。只有当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幼儿,让幼儿感到老师是非常理解他的,才能使幼儿产生高度的心理安全和轻松愉快感,他们才会真正的敢说、敢想、敢探究、敢创造。

  4.合理引导,扶放结合,注重猜想有序性

  理性的猜测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猜想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关键,它与推理相辅相成,有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思维策略。教师掌握一定的策略,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理性的猜想。

  围绕“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幼儿科学猜想理念,根据幼儿活动的基本特点和不同的猜想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猜想活动,主要有:事实性猜想(主要猜“是什么?”)、规律性猜想(主要猜“会怎样?”)、方法性猜想(主要猜“怎么做?”)和原因性猜想(主要猜“为什么?”)。上述四种猜想类型难度不同,运用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水平差异,建议后两者在中大班运用。在幼儿猜想后,教师可追问:“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引导幼儿说出猜想的理由和依据,从而鼓励幼儿有根据地进行猜想。

  5.开放评价,体验成功,推动开展理性猜想

  在猜想后的评价验证阶段,要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猜想,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对于幼儿的各种猜想,教师都要加以重视并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来证实或推翻自己原先的猜想。教师往往会让幼儿预测问题的解决办法和产生原因,但在实验操作时幼儿的想法常被搁置一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支持他们通过实验获得科学经验,同时通过自己观察记录、同伴评价、教师总结等方式,帮助幼儿不断提高幼儿的理性猜想。

  而且,教师要引导孩子对自己提出的猜想进行评价、反驳、修改,逐步了解猜想错误的原因,证明猜想正确的原因,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还培养他们大胆的探索和批评精神。

  教师对幼儿的猜想首先要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幼儿能够猜想的,都是非常可贵的,他们的猜想可能是经过思考出来,也有可能是源于原有的经验,还有可能是毫无根据的异想天开,是错误的,不符合逻辑的。无论哪种情况,教师的评价都应该以尊重幼儿的猜想为前提。

  而且,教师要引导孩子享受猜想成功的喜悦,让同伴或自己来说一说自己的猜想,通过验证,感受自己猜想成功的喜悦。只要幼儿的猜想能得到自己、同伴、老师的认可,幼儿一定会更乐于猜想,从中体验猜想的快乐。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猜错的幼儿,所以,最好要用多种形式来进行评价。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