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形式化问题(2)

幼教网 2018-09-17 17:45:58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讨论流于环节

  讨论是科学探索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讨论可以增加更多交流的机会。幼儿可能会有意见分歧,需要一定的时间争论和辩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和重新认识同伴的长处,他们会在相互的讨论、碰撞中构建新的知识经验,从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新经验。同伴间的相互质疑可能会引出新的问题,从而激发进一步的探索。在讨论前,教师要注意把能力强弱不同的幼儿搭配在一组。引导幼儿推选小组长,协助做好小组讨论的协调工作,并鼓励小组中每个成员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教师的作用是先观察各组是否进入讨论环节,然后参与到其中的一到两组的讨论中,主要是倾听幼儿的看法,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探究的过程和发现。教师在设计讨论时间时还应注意根据所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好讨论的时间,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安排长一点的时间,反之则安排短一点的时间讨论,这样才能保证讨论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讨论的作用在于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教师意识到要给予每个幼儿充分讲述的机会,经常会提出问题请幼儿讨论。在大班的科学探索观摩活动《斜坡上的滚动》中,教师请幼儿先讨论:“相同的汽车放在铺有木板、地毯、水泥板的斜坡上行走(长度、斜坡角度相同),哪一种速度最快?”说完教师就转身去做幼儿操作材料的准备了。幼儿接到指令后立即围在一起讨论,结果只用了四分钟左右讨论完后就没话说了,只好在一起吵闹嬉戏。听到教师请幼儿动手操作,幼儿的兴趣又来了,过了十分钟的动手操作后,教师又请幼儿讨论:“你是怎么操作的?发现了什么?”讨论才刚开始一分钟,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又要接着下一环节的验证操作活动。这样,前次的讨论时间太长,第二次的讨论时间太短,讨论是否有效、讨论是否达到目的教师就忽略了。笔者认为,无论哪种讨论,教师都应该参与到其中一到两组的讨论中,主要是倾听幼儿的看法,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探究的过程和发现。当讨论出现僵局时,教师应适时介入,如:“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关注到一致和不一致的观点,以引起幼儿更深入地思考和概括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经验。

  记录流于形式

  如今幼儿园的科学探索活动提倡让幼儿记录操作的过程和发现。因此,几乎所有的科学探索活动教师都会为幼儿提供纸和笔让幼儿记录。记录是科学探索活动的重要环节,能使幼儿更关注探索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有助于幼儿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和分享,也有助于幼儿提升知识经验。可是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有的教师常常出现为记录而记录的现象。具体表现之一是无效记录。如中班的科学探索《好玩的陀螺》,教师提供积塑、积木、玩具、塑料碗及制作陀螺的材料,其中的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记录陀螺转起来的次数。由于陀螺转起来时速度快、幼儿看不清楚,再加上幼儿数的速度也跟不上陀螺转的速度,结果只能是乱数、乱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幼儿操作、观察、记录什么东西能转起来?为什么会转?至于转的次数不是今天探究的重点。具体表现之二是重复教师或同伴的记录。如中班的科学探索活动《什么东西会滚动》中,教师问幼儿:“生活中什么物体会滚动?”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在大记录纸上画上皮球、车轮、游泳圈,还请两位幼儿上来补充画图,共画了十种物体;然后教师要求幼儿在小记录纸上画上自己认为会滚动的物体。这有什么教育价值呢?教师和同伴的示范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大多数幼儿只是重复记录教师和同伴的答案,完全丧失了记录应有的价值。

  记录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更适合中、大班幼儿使用。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启发幼儿先猜想,并用绘画和以绘画为主的简单图表画上自己认为会滚动的物体,然后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试试看是不是这样,并记录下他们探索的过程和发现,再提升经验,使记录为幼儿得出结论、分享和交流服务,使记录能支持和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