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游戏问题
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游戏问题
角色游戏不仅是大班幼儿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也是培养幼儿主动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班级的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策略,激发幼儿主动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适宜的数学问题情境
创设包含有数学问题游戏情境的要求是:其一,游戏之间具有买卖关系。游戏中的买卖关系,不仅增添了幼儿同伴互动的机会,并且为幼儿提出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交流彼此的数学思维提供了平台。其二,游戏的角色任务中蕴含解决数学问题的要求。如收银员需要统计顾客的消费,收款和找钱;销售员需要帮顾客挑选适合的产品,包括大小、颜色、数量,等等;理货员需要分类整理和摆放货品,便于顾客寻找;顾客则要提出自己的消费要求和付费。游戏中幼儿在完成角色任务时必须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如分类、排序、测量和计算。其三,游戏材料必须是数学问题情境的承载物,使一个个富含数学的问题油然而生。
二、提出针对性的数学问题
游戏初期,幼儿自发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有关问题的情形并不多见,因为他们尚不能将已有的数学经验与现实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这时教师的引导便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可扮演顾客向幼儿扮演的角色提出含有数学内容的消费要求,如顾客来到了“小甜心奶茶吧”,点了一杯珍珠奶茶。服务员随意取了一大把珍珠放到了杯子里,顾客说自己不能吃太多的珍珠,只需要10颗就够了,服务员就必须只放10颗珍珠来满足顾客的要求。此时不仅丰富了游戏情节,也引发了服务员的思考,原来有些顾客对珍珠的数量还有要求,以后他会主动询问顾客的要求,而当自己成为顾客时也会提出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就学会在一定的游戏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
三、关注幼儿的解题思路
引导幼儿尝试讲述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和解决的方法,促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外显化,这是极为重要的。当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向幼儿提出数学问题时,不要只满足于幼儿做得对与错,而要更关注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譬如,教师扮演顾客拿了10块钱到蛋糕房买了一个6块钱的蛋糕和一个5块钱的蛋糕,收银员说:“钱不够,还差1块钱。”这时顾客可有意反问:“怎么不够啊,你算给我看!”收银员说:“5加5是10嘛,6比5多1,要11块哎。”
四、分享游戏中的数学问题
同伴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游戏交流分享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交流和讨论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如顾客带的钱不够了怎么解决,怎样根据顾客拥有的钱数,向他推荐合适的消费项目等。也可以邀请幼儿介绍自己在游戏中是如何解决数学问题的,如有的幼儿将自己的理发工具分门别类地摆放;有的幼儿将电器按大小排列,还贴上了相应的价格标签;有的幼儿能够按照顾客要求做出一个正方体的电视机……这些做法的交流可以扩展幼儿数学思维的空间。
在采取上述策略时需要注意如下三点:(1)尊重幼儿的游戏。教师必须以尊重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不能为了数学教育而影响幼儿的游戏,将角色游戏变成幼儿数学学习的练兵场。(2)适时放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把握好“指导”与“放手”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幼儿获得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的同时,有充分的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3)注重应用。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去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而不是知识的新授和再教育。
总之,教师要借助角色游戏帮助幼儿搭建起数学和现实生活的桥梁,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产生运用数学的内在需要,养成对数学的敏感性,并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