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教育公平视阈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合理性分析(2)

幼教网 2018-09-21 10:41:17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三)促进教育结果公平

  教育结果公平,是指为取得符合其个性、智力、能力的学业成就,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有效利用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高品质的学前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方面有着基础性作用,能够提高儿童学业质量,减少儿童后续学业失败,从而提高儿童成年后在市场上的就业能力和生产效率,在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大收益。实行合理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政府能够从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让幼儿公平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从整体上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和学业质量,缩小成年后在市场上的就业能力和生产效率之间的差距,使整体收人水平更加均衡,从而促进教育结果公平。

  三、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现状分析

  (一)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影响学前教育起点公平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经费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中仅占1.2~1.3%,政府财政投人责任严重缺失,在国家财政教育经费预算中没有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单项列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很少为建立学前教育新体制设立专门的经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检测报告》显示,2004年在有数据可查的79个国家中,有14个国家用于幼儿保育教育的经费占教育总支出的1O%以上;有30多个国家占教育总支出的5~1O%。[3]另有资料显示,这一比例的世界平均水平为3.8%。相比之下,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与世界平均水平都相去甚远,[4]也就难于有效地支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起点公平。

  (二)成本分担责任不明确,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转变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包办学前教育的思路,提出“幼儿教育社会化”,形成了学前教育的权力由政府内部向基层下放和向政府部门以外进行转移与分散的局面。[5]虽然这一举措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在经费投人上没有明确各主体成本分担责任,致使大部分成本由家庭负担,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从政府角度看,其财政投入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用于学前教育的经费很少,造成了学前教育经费主渠道投入不足;从社会角度看,无论是社会团体还是个人都倾向于捐赠和赞助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给予学前教育的支持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和社会力量的缺失,造成了家庭负担甚重。[6]

  (三)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学前教育过程公平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会使无数幼儿不能享有必要的教育,以致丧失发展机会”。[7]在我国,目前整体上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分配不均,对学前教育资源占有不足的幼儿后期发展具有不良影响。首先,不同地区之间资源分配失衡。在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下,基本上由地方政府承担学前教育公共投资的责任,致使经济不发达、财政实力弱的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比较紧张。如我国中西部22个省(市、自治区)27284个乡镇中,半数左右没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其次,城乡之间资源分配不均,致使本来就薄弱的农村教育更加举步维艰。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学前教育上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比较严重,不少省市对农村特别是中西部比较贫困地区的农村投入极少,而多将有限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偏向了城市。[8]第三,对集体和民办园缺乏资源支持,致使不少集体办园和民办园“高收费”“乱收费”现象严重。各地政府大多采取“倾斜性”分配政策,使得公办幼儿园获得了大部分财政投入经费,集体办园和民办幼儿园所能获得的财政资金都十分匮乏。

  (四)“入园难,入园贵”严重,影响学前教育结果公平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直以来幼儿园的收费标准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而且收费标准普遍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幼儿园的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和固定资产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随之增加,造成了不少幼儿园不得不通过各种非正规手段来获得办园经费,以维持基本的运转;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由于政府对此缺乏有力的监管,在当前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稀少、难以满足幼儿及家长需求的情况下,灵敏的市场捕捉到了广大家长对学前教育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并尽其所能地满足父母们的“投资”愿望,使得一些学前教育机构出现了“高收费、乱收费”现象,从而使得只有高收人和有权阶层才有条件进入优质幼儿园,低收入和无权阶层只能进人教育质量差的幼儿园,严重影响了教育结果公平。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