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态化教学的特点与实践策略
幼儿园生态化教学的特点与实践策略
[摘要] 生态化教学应给予幼儿愉悦的生命体验,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并指向孩子的多元发展。幼儿园实施生态化教学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和游戏化教学策略,同时还应关注幼儿园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的生态化建设。
[关键词] 生态化教学;生活;游戏;生态环境
生态化教学作为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实施策略。[1]它需要教师和幼儿一起共同营造教学的“生活态”,是回归自然生长、提升生命质量、实现持续发展与个性成长的理想教学模式。
一、生态化教学的特点
(一)给予幼儿愉悦的生命体验
在一定的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教育因生命而发生,因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而发展。同样,生命因教育而延续、扩展,使个体不仅有自然的生命,而且不断增加精神的生命、文化的生命、社会的生命和智慧的生命。[2]教育的生命性必然要求生命化的教学,而体验是进人生命的惟一通道,因此在以生命为本的教学中,体验是儿童存在和发展及追求生命意义的根本方式。对幼小的儿童来说,愉快的体验更是他们感受生命、热爱生命、展现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前提条件。幼儿园实施生态化教学也就必然要给予幼儿愉悦的生命体验,这是幼儿园教学的出发点与必然归宿。
(二)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
生态化教学以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因此必然会关注每个孩子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命成长,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思维发展、合作能力、情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此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是活动的主体,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自我,也都能够被发现、被欣赏、被尊重,教学过程由此成为每一个幼儿生命自我发展、自我生长、自我超越的过程。
(三)指向孩子的多元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生成的、自主的、整体性的个体,因此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判断幼儿的成长,也不能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幼儿的发展,而应关注每一个孩子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3]生态化教学正是希望教师能关注每个幼儿的多元成长,肯定儿童任何方面的进步,因此它倡导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方法,而让教育适应每一个儿童的水平,并让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生态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
幼儿园是孩子和教师共同的生活场,孩子和教师共同的生活既是教学的目的,又是教学的通道。只有在这样的生态坏境中,孩子才能放松地参与活动,从而获得最佳效益。[4]为此,教师应创造最贴近儿童本真生活的环境,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关注教学中的生活和生活中的教学。首先,受制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教学内容不应高度抽象化,相反越是贴近生活,越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其次,在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应关注生活中的事物,而且应通过幼儿的生活来实施,这样既把生活作为教学的内容,又把生活当成教学的途径,如让幼儿在午餐时学习关于食品的各种常识,学习进餐的卫生、礼仪等。
(二)游戏化教学策略
生态化教学必须贴近儿童生活的本真状态,关注幼儿的生命体验。游戏从本质而言是由幼儿自主控制、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活动。[5]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生态化教学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佳途径。在大多数幼儿教师的心目中,教学即为集体的“上课”活动,游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的元素。笔者在这里提倡的游戏化教学,则既不是以形式化的游戏吸引幼儿的兴趣,也不是指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将游戏的机制引入教学,实现游戏与学习的真正统一。只有这样,幼儿主动学习的方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才能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实现生命的本真追求。
(三)环境创设策略
生态化教学追求的是一种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的教学境界,强调各生态因子(环境、教师、幼儿等)共生共长、整体关联及动态平衡。因此,环境的创设是实施生态化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心理环境的生态化建设和教学物质环境的生态化建设两方面。
1.教学心理环境的生态化建设。
首先,在教学中应让幼儿感受生命得到尊重的愉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对教师来说,这就要求他们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能够尊重孩子,关心孩子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一言一行,本着平等、信任的态度与幼儿对话,不仅关注幼儿在教学中知识经验的获得与技能技巧的发展,而且关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获得了愉悦的情绪体验,重视教学的生命性,让教学成为幼儿积累丰富人生体验的快乐场所。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积极的愉快情绪,学生的愉快情绪强度会提高26%,但是如果教师表现出悲伤情绪,学生的悲伤情绪会提高43%。[6]这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客观上教师处在相对强势的地位,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所有语言、行为、情绪等状态都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见,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心理健康水平、协调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