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验”对幼儿园创设自由创意角的启示(3)
根据杜威对“一个经验”的连续性表述可以看出:在自由创意角的创设中,幼儿经验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提升。杜威将“一个经验”的形成比喻成一条流淌的河,这不仅意味着经验具有连续性,而且暗示这种连续性不是机械的联结,而是一种融合,在融合之中伴随着经验的提升。如果各个阶段的经验仅仅处于一个层面之上,那经验就不再是一条流动的河流,而是一湾静态的死水。所以,自由创意角中幼儿获得的经验一方面是整体的,另一方面是不断提升的。在自由创意角中,幼儿获得的经验具有层次之分。比如在“大花园”的创作过程中,在开始创作“花”时幼儿都是使用雪花片和彩色雪糕棒,这是一种半结构化材料的运用,因为雪花片已经具有了花的意象,很容易引起幼儿的联想,在这里,幼儿的经验还是低层次的;在创作后期,教师介入引导幼儿选用不具备花本身意象的材料(如核桃壳、松果、树叶等)拼摆花朵和蜜蜂等,教师所引导的是一种低结构化材料的运用,从而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幼儿的经验。自由创意角中幼儿创造性培养的关键之处在于幼儿经验的提升,是新经验的获得。而这要求教师要学会做一个观察者,何时介入,如何指导,何时退出,如何退出成为教师既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又能保证幼儿活动中主体性的关键。
(四)“一个经验”的整一性
杜威认为,在“一个经验”之中,存在着必须符合的一些条件,没有这些条件,“一个经验”就无法形成。首先,这些条件同样可以从石头的这一想象案例中得出。从整体来看,石头带着欲求奔向山下,并对一切对它产生的有利和不利的条件给予关注,可见最终滚落到山下的目标是与石头本身对滚落到山下这一行为的渴望分不开的,是石头全心全意的行动,是其这一情感与具体表现的统一。其次,在向山下滚动这一事件中,石头归结一些条件的阻滞和帮助运动的方式(或手段)与石头最终的结果(或目的)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正是手段与目的的协调才促成了石头“一个经验”的形成。再次,杜威强调石头最后的终止(或结果)是与其之前的一系列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石头最终的结果是石头行动过程的结果,过程与结果达成一种统一。最后,是石头感性经验与理性经验的统一。杜威认为,感性与理性是结合在一起的。在这一案例中,石头向下滚动是出于重力的作用,如同人的感性经验一样具有直接性,而对于途中遇到的各种障碍物和推动力进行归纳总结以克服和发挥其效用,这是理性经验,理性经验与感性经验的结合最终促使石头达成目标。
由此看来,杜威对“一个经验”整体性的阐述启示我们:自由创意角是以艺术形式为载体的多个领域的融合。虽然自由创意角是作为艺术活动的一种形式而存在的,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它必然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学习。以“大花园”的创作为例,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对花瓣数的计算、对大花园布局的探讨显示出的初步合作意识,都说明自由创意角涵盖了语言、艺术、科学、社会等众多领域的综合学习。再如幼儿对各种材料的认识就是一种理性的视角,利用材料去创造不同的意象却又是一种感性的思维;幼儿对春天的认识是一种理性的视角,而对春天花园的创作却又是一种感性的思维,所以自由创意角是一种融合。这种融合符合幼儿本身的特性。对幼儿来说,艺术恰如游戏一般,从不单独存在,它渗透于其所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也正因为如此,幼儿的艺术才具有其本身的趣味性和多样性。综上所述,虽然自由创意角的目的在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但是创设不应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应该综合多个领域,多领域的互动学习和借鉴才更能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杜威“一个经验”思想中所体现的是一种将生活与艺术紧密结合的艺术教育观,这与幼儿自身的成长经历是契合的。用“一个经验”的思想指导自由创意角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更加适合的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而且能够促使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朝向一种完整经验的方向发展,能够使教育艺术化地存在。
参考文献:
[1]张兰.幼儿园创意艺术活动实施的基本策略[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6):42~44.
[2][4][5][6][9][美]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6,65,49,49,53.
[3]李媛媛.杜威美学思想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9.
[7]林兰.论杜威“艺术即经验”思想及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30.
[8]王茜.南京市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