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发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特点(3)

幼教网 2018-09-23 10:53:16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发现6

  随着儿童的发展,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变得具有选择性和策略性


  研究者研究了亲疏关系对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在一项国外研究中,4~6岁的儿童需要在两种分配贴画的方案中进行选择:一种是不分享,即儿童自己得到两张贴画;一种是分享,即儿童和对方一人得到一张贴画。而分享的对象则有朋友、非朋友和陌生小朋友三种。结果表明,儿童从4岁起,当对方是好朋友时,儿童选择分享的次数要远远多于对方是非朋友和陌生小朋友时选择分享的次数,而对后两者而言,儿童的选择则没有差异。

  随着儿童的发展,儿童对同伴作出分享行为时的选择性不仅仅局限于亲疏关系上,从5岁起,儿童会根据对方之前对自己的分享决定自己现在的分享。在另一项研究中,5岁儿童两人一组一起游戏,他们轮流在两种物品分配方案中进行选择,即要么只有自己得到一个物品,要么每人都得到一个物品。研究发现,儿童会根据同伴上一轮中如何对待自己而选择在这一轮中如何对待同伴。也就是说,如果你刚才给我分了,我现在也会给你分,反之亦然。

  不仅如此,5岁儿童在做出分享行为时还会策略性地考虑个人声誉。在一项研究中,5岁儿童要决定是否和一个不认识的小朋友分享贴画,在他做出决定时有一位旁观者在场。对一些儿童来讲,这位旁观者是来自同一团体的小朋友,对另一些儿童来讲,这位旁观者是来自不同团体的小朋友。此外,无论旁观者来自同一团体还是不同团体,这位旁观者在之后和儿童的互动中可能有机会和儿童分享,也可能没有机会和儿童分享。结果发现,儿童自己在做出分享行为时,面对来自同一团体的旁观者时表现得更加慷慨;另外,他们也会在旁观者随后有机会与自己分享时表现得更加慷慨。这样的结果表明,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具有一定的策略性,他们更关心自己在同一团体成员心目中的声誉,并且,当对方有可能让自己获益时,会更关心自己在其心目中的声誉。

  启示

  因此,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老师和家长需要考虑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这种发展变化,当儿童没有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时,可以多问问孩子为什么,当孩子的解释不符合社会规范时,家长和老师需要格外注意,可以通过教授相应的社会规范以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综上所述,学前期儿童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远远超乎成人的想象,了解学前期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鼓励和培养该年龄段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对孩子在童年期的社会交往和同伴关系都至关重要,是孩子日后成功适应社会的基础。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以往研究中发现的有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培养和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1.在周围环境中呈现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友好交流的画面;

  2.在有人需要帮助时,可以通过告诉孩子这个人的处境和需要,引导儿童表现出亲社会行为;

  3.注意不要让物质强化削弱儿童一开始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

  4.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不要用说教的方式,而是注重让儿童自己做选择,并加以恰当的引导;

  5.通过促进孩子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其亲社会行为水平。

  除此之外,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身体力行地践行亲社会行为,给孩子树立起正确行为的榜样。相信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能够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发展亲社会行为,适应幼儿园和社会生活,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增强人际沟通的自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