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园教学活动应该真实有效

幼教网 2018-09-26 11:42:0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幼儿园教学活动应该真实有效

  在研究幼儿园教师和教学活动时,我们发现一个普遍存在但容易被一线教师忽略的问题,即教学活动是否真实或有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教学活动真实、有效的意识,对于一些失真、无效甚至负面的教育方式和做法,有的老师不但意识不到,甚至当成优秀教育行为加以追捧和模仿。下面举例说明,并相应地提出回归真实性与有效性的具体建议。

  1.新颖而合理的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活动本色

  现象

  在一次大班观摩活动“制作水果沙拉”中,老师要求孩子们每人制作出一盘水果沙拉。此活动的材料很有特点,在三十多个孩子面前摆着4~5筐各色水果,以供自主选择,有苹果、香蕉、猕猴桃、葡萄、桔子等。看到这样充足的材料准备和结束时每个孩子制作的不同沙拉,许多老师都拍手叫士于。

  又如一次大班观摩活动“鲜花礼物”,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各种花卉和了解鲜花作为礼物时所表达的不同含意。此活动的场地布置很有特点,教师用真正的鲜花和仿真的花把活动场地布置成了一个花店,其中鲜花费用是7OO元,仿真的花部分是借来的,部分是花了400元买来的。当老师们看到这样一个华丽唯美的活动场地时,都赞不绝口。

  分析

  以上两个教学活动,显得新颖而不落俗套,因此观摩的老师们大加称赞。但是如果换个角度,从教育活动成本上来考虑的话,是不是过于“昂贵和奢华”了?进而从幼儿园实际教学来看,是不是脱离了幼儿园常态教学呢?如果不是观摩,哪一个幼儿园在常规的教学中会有这么大的一次性投入?这么昂贵的教学活动,显然不是每个幼儿园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能做到的。既然脱离了幼儿园实际,我们不得不思考,设计此类教学活动的价值何在?

  教学活动设计有创意无可厚非,但如果创意只流于形式,追求华丽、做秀和与众不同,远远地脱离了幼儿园常态教学,那么此类“昂贵的昙花一现式”的活动设计便毫无意义。因此,我们提倡活动设计的新颖性,但一定要在合乎常理的情况下求新颖,好的活动设计一定有其真实性与实用性,新颖而合理的活动设计才能体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本色。

  2.简捷而适当的教学环节彰显教学活动的实效

  现象

  在一次小班常规活动“能干的小手”中,教师安排了以下环节:1.引入(教师用手变魔术蝴蝶、蜗牛、花猫);2.认识手的各部分名称(手妈妈);3.分组操作(男孩桌面制作、女孩布置圣诞树);4.讨论与展示(刚才用手做了什么);5.参观图片展板(哥哥姐姐的小手能做什么);6.讨论(在图片上看到手还可以做什么);7.讲解(怎样保护自己的小手);8.结束(用小手去玩)。

  分析

  在十几分钟的活动时间里,老师安排了8个环节的转换,平均2~3分钟转换一个环节,孩子们在老师的调度下,一会儿坐下看老师,一会儿去桌面操作,一会儿集合讨论,一会儿去看图片展板……从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看不到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只看到老师“很有逻辑”的教学环节设计和孩子们很听话地服从着教师的指挥。孩子们疲于环节和场地的转换,造成整个活动走过场,哪个环节孩子们也不能充分参与活动,失去活动应有的实效性。因此,不要在教学环节上搞得太复杂,要充分关注教学环节中孩子参与的兴趣、感受与真正的收获,简捷、流畅、适当的教学环节才能彰显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3.真实而本色的教师形象展示教学活动的平实

  现象

  在研究幼儿教师时我们发现,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的表情、语言等同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差别很大。进入教学活动阶段,教师就像演员走上舞台开始表演一样,与孩子互动中的动作、表情等体态语一下变得非常夸张,语调也随即提高了八度,完全没有了平素与孩子交流时的状态。比如,教师对着一个区域活动后不愿意收拾整理的大班孩子提高了声音说:“哎呀,小动物们都哭了,它们想回家了,快把它们放到玩具箱里吧。”

  分析

  美国幼儿教育专家丽莲·凯兹专门评述过类似的问题,她认为很多孩子会认为老师的这种语言很有趣或者很可爱,或者把它当成游戏;有些儿童则可能认为老师把他们当成小小孩来哄,认为老师很幼稚;有的孩子非常清楚老师的真正目的是让他完成收拾和整理工作,不让玩具动物哭只是个借口,本来这些动物也不会哭。顺着丽莲·凯兹的观点做深层分析,教师经常用幼稚的语言发出指令,做作自己的声音、表情等,孩子们会感到老师在用一种虚假的表演行为与他们相处。首先,在这种情境下不利于理性、有序的班级管理。其次,对不能接受如此教师形象的孩子来说,会轻视老师,影响孩子对老师产生真正的尊敬;而对于能够接受如此教师形象的孩子来说,他们有可能学会运用“虚假”来待人处事。

  当然,教师必要时使用有亲和力的儿童语言不算过错,但是不能过分,使用时还要注意幼儿年龄和语言性质等,我们认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真实和本色的形象是最有魅力的。

  4.诚实与守信的教师言行凸显教学活动的细节

  现象

  在一次使用多媒体的活动中,突然屏幕上出现了很多飘浮的泡泡(教师定义的屏幕保护),孩子们一下全被吸引了过去。老师赶紧说:“一会儿让你们玩一玩好吗?现在我先把它关掉。”结果活动结束后,老师就带着孩子们走了,没有让孩子们“玩一玩”。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孩子们踊跃回答问题、参与活动时,纷纷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孩子争着说“该让我说了、该我了”……我们经常发现老师会对没有机会的孩子说:“下次老师让你回答、下次让你做……”但下次老师已经忘了。

  一个“拔萝卜”的小班语言活动,活动结束时老师说:“大萝卜拔下来啦,我们真高兴,现在就请孩子们跟着我回活动室品尝大萝卜。”评课时我特意问带班老师,回活动室后是否真的“品尝大萝卜”了,老师不好意思地笑着摇头。

  分析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常常出于种种原因,会对孩子们做一些承诺,而活动后老师并不注意去履行自己的承诺。当承诺没有被履行时,就成为哄骗和搪塞了。多数教师是为了处理突发事件或即兴地组织教学而做出了种种承诺,也有部分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就把承诺设计上去了,并且并不打算履行承诺。如案例“拔萝卜”中,老师只关注给同行展示的那部分活动看起来合理流畅,至于把孩子带回活动室后怎么做已经不重要了。

  无论上述哪种状况,孩子们会感到老师说话不算数,教师这种行为出现的次数多了,孩子经常被老师有意无意哄骗或搪塞,起初会气愤和反感老师,之后他们会认为不信守承诺无关紧要,习以为常。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将学会哄骗或搪塞别人,把教师行为作为不守信用的参照,长期下去,孩子诚实守信的重要品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一定要关注教育细节,做一个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的教师。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