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数学“口述应用题”教学的探索

来自网络 2009-07-03 11:53:23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幼儿园大班数学中的“口述应用题”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

  贯彻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地讲,就是要“坚持两种训练,实行两个转化,进行两种比较”。

  一、坚持两种训练<BR>&nbsp;&nbsp;&nbsp;&nbsp;1。结构训练任何一道口述应用题都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组成的。情节和数量关系组成一道口述应用题的结构框架。幼儿要解答口述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情节和数量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的概貌,然后才能解答。基于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可进行以下的结构训练。

  例如:青青的草地上有2只大白鹅,后来又来了2只,一共是几只大白鹅?①我们对这道题的结构可进行这样的分析:青青的草、大白鹅,具备了基本构成要素。而绿的草、白的鹅,非常接近幼儿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这样,幼儿思维的闸门也就打开了。②紧接着把“原有2只,又飞来2只”这样一个数量关系,寓于结构,容于情节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

  由此看来,口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算法是隐含在情节中,而情节又由多个客观要素构成,只有引导幼儿分析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选择方法,得出答案。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

  2。读题训练要素、数据和问题寓于口述应用题的情节中,情节蕴含着数据和问题的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在整体中认识部分,在理解部分的基础上把握整体。由于读题是由老师进行的,所以以读题来训练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是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的。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口齿要清楚,速度要适中,先进行初读,使幼儿对题目形成一个总的初步的印像,能说出题目说了一件什么事;其次,再进行强化。反复读题,使幼儿在头脑中把题目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理解它们,能说出题中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突出主要信息;最后使幼儿能把信息综合起来,在头脑中把题目的各部分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例如: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

  教师首先进行初读,让幼儿明确题目说的是树上有小鸟的事,然后再有重点地反复读题,并通过实物演示分别让幼儿理解题中的“树上有小鸟”、“飞走了”、“还剩”等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说出题中的条件和所求问题。最后,把题目所涉及到的概念、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动态和表象。

  需要强调的是,解答口述应用题,起初最好伴有直观教具,使题目中的部分、整体及其数量关系具体地呈现在幼儿面前。这样,既能起到保持信息的作用,又能为数量关系提供直观的依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