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与成长
在任何一个人的记忆中,童年的涂鸦总是快乐记忆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当你拿起笔,信手涂着画着的时候,就会暂时远离心中的烦恼。而涂鸦更是孩子们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想,描述他们眼中现实世界的一种语言,一道桥梁。
在我参加幼儿教育的这几年里,在与孩子们的亲密接触中,我慢慢领悟了涂鸦在幼儿的成长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于是我便在我的实际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试图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涂涂画画中快乐的成长。让涂鸦的快乐,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开出更为芬芳的花朵。
一、技巧——自信的基础
美术活动中,老师最怕的莫过于孩子用天真的眼神望着你,说:“老师,我不会画。”其实孩子会这样说,代表了他没有自信,没有将心中所想画出来的信心。为什么会呢?从我的观察中得出,很多孩子能讲得很好,却落笔很难,因为他们缺少基本的绘画技能,缺少一些点线面的构成因素。于是我就从基本的技能开始,带领孩子们进入涂鸦的世界。
“沙滩上的脚印”孩子们知道了怎样画沙子,什么叫“点”。“快乐的曲线”在音乐与彩带的双重感受下,孩子们将波浪线,流畅的绘在了“河”里。“颜色造房子”看到小朋友们很小心的将不一样的颜色,分别填进信手画的直线格子里。于是他们学会了分块面涂色,感受到了由线条形成的“房间”、块面。
正是在这样一次次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不知不觉的积累了起来,“老师,我不会”这样的话语越来越少出现。
二、语言——流畅的线条
我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述。改变以往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讲的多,幼儿讲的少的情况。以前我在幼儿作画前,引导幼儿想象画面内容,一般只是一个人的想象,只有个别幼儿能进行简单的讲述。这样在画的时候有的幼儿会画,而有的幼儿却一点概念都没有。针对这一情况,现在我把这一环节放到了课前,利用早餐后的一段空余时间,把当天要画的内容以谈话的形式,让幼儿进行充分的讨论。幼儿受生活经历、年龄的限制,一个人所能想象的空间是有限的。让幼儿在自己的讲述过程中去完善画面,又在同伴的讲述中得到启发。把个人的想象空间融入到大家的想象空间中,这样不仅幼儿的想象空间扩大了,而且还能有效的培养幼儿在作画时的目的性。
例如:命题画《乌龟妈妈真高兴》。我让幼儿想一下乌龟是怎样玩耍的?它们在和妈妈做什么游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在还没有动笔前就现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副生动的画面:草地上,小乌龟在和妈妈做游戏,有的挤在妈妈的身边、有的在翻跟斗、有的爬到了妈妈的背上、有的站起来抱住了妈妈的脖子……通过讨论幼儿在真正动笔作画时就不会显得不知所措了。
幼儿的画受到绘画基础、自身经验和心理各方面的影响,往往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有些画以成人的“审美标准”来看,不一定能理解。其实最能理解幼儿美术作品的是幼儿自己,我们不妨多听听孩子们的解释。有一次一个幼儿在画长颈鹿的时候,把长颈鹿身上的花纹画到了外面,整张纸上都是圆点。这个幼儿解释说外面的那些圆点不是花纹而是雨点,一下子原本看起来似乎是幼儿画错了的画变得充满了童趣。通过孩子们的解释,不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原来不曾注意到的东西,而且幼儿讲述的过程也是一个他自己进一步理解自己作品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