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家长和老师应该掌握的教育良方(5)

常青幼儿园 2009-07-09 11:50:44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五、怎样对孩子说话?

  除了行为以外,语言就是成人对孩子进行沟通和教育的另一途径,从成人的语言信息中,孩子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态度,从而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

  任何一个人在被他人责难、批评、取笑、评头论足时,都会感到挫折和打击,但是,家长和老师却常常使用这样的语言。

  家长对孩子常见的说话方式?

  (1)责难,对人格进行攻击的语言。例如,“你应该知道这些!”“怎么连一点脑子都没有?”“不许这样!”“像你这样讨厌的孩子真少见!”(2)轻视和嘲弄的语言。例如,“你真像个小少爷!”“这个都干不了,你还能干什么?”“够了,够了,你真是我的小祖宗!”“真不害臊!”(3)评论和刺激自尊心的语言。例如,“想让别人都知道你是不是?”“是不是要让人生气?”“你想知道我的忍耐限度,是不是?”“是不是老想在我干活的地方玩?”(4)说教和指示性的语言。例如,“打断别人的讲话是不礼貌的!”“好孩子是不这样做的!”“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不许把脏碗这么放,听到没有?!”

  消极的说话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上述这些类型的语言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孩子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受到挫伤。这些语言攻击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强调孩子的缺点。还有的家长和老师喜欢指着孩子鼻子骂他,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

  (1)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真的很坏、真的不行,自暴自弃。(2)认为父母或老师不公正,产生逆反心理:“我并没有干什么坏事!他们这么说我,哼!”(3)认为父母或别人都讨厌自己,不喜欢自己,产生被抛弃感。(4)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误:“我没干什么呀!那个碗碍着谁了?”(5)以攻击成人的缺点,来平衡自己:“妈妈也那么做了!”“你也是个不讲卫生的人!”(6)丧失自尊和自信,产生无能感:“都是我不对,我一点也不好,处处不受人欢迎!”以后处处低人一等,依赖心理严重,没有自我价值感。

  父母和老师应该采用怎样的语言才能科学有效地教育孩子呢?

  我们来比较下列两组语言,一种是指向对方的:“快停下!”“不许这么搞!”“你真是个淘气的孩子!”“为什么你不能乖一点呢?”“你早就应该知道这些!”另一种语言是指向自己,将“我”的感受告诉对方:“坐在这儿,爸爸还能休息好吗?”“累的时候,妈妈不想玩。”“时间来不及了,还没准备好,我真担心!”“干净的房子搞脏了,我好失望!”

  研究结果发现,孩子对后一种说法更容易接受,后一种说法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以“我”为主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和对抗心理,孩子的某个行为错了,与其直接批评他,不如说出这种行为给别人带来的感受,还可以避免攻击孩子的人格。

  同样一种信息,但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使用不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效应,家长和老师都应注意自己的语言。

  六、怎样对付任性、无理取闹的孩子?

  对于3~9岁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任性和无理取闹的情况,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挑三拣四,常有不公平感,经常告状,不讲道理,逆反,不听劝阻……,让家长感到特别头疼。

  一些孩子的任性是由于家长的不当教育方式造成的。孩子几乎是生下来就会察言观色,看护人最初的无条件妥协是造成孩子任性的起始原因;加之祖父母的溺爱和袒护;夫妻双方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使孩子变得越来越“难缠”。

  丰富的物质条件让孩子容易挑三拣四,我们经常看到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很懂事;相反,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却不懂得体谅别人。所以,儿童心理学家提出应对孩子的物质条件有适度的剥夺,比如每次只给一件玩具,而不是给孩子一大堆玩具;吃东西时给什么就吃什么,如果不愿吃,就饿一顿,而不要为所欲为,事事妥协。有些家长以为在小事情上对孩子妥协没什么,其实,习惯往往是从小事培养起来的。

  一般孩子的无理取闹都是发生在家长不满足某种条件的情况下,这时,家长可以采取置之不理的方法。例如,孩子非要在饭前吃零食,有的家长忍受不了孩子的哭闹,妥协了;有的家长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但是孩子根本听不进去。所以家长这时可以对孩子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让他尽情地哭,但就是不给吃零食,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会自己停止哭闹。这样的态度坚持几个月,孩子就会发现无理取闹也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会改掉这个坏毛病。

  近年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些孩子的创造性和无理取闹是因为情绪发育不健全造成的。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就很安静;而另一些孩子则相反,从小就爱哭闹,很难配合,他们被称之为难养型儿童或问题儿童。因为情绪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大脑对感觉信息处理之后在边缘系统的反应。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通过心理训练的方式来改善他们的感觉系统,使他们的情绪发展与其他心理素质发展相协调。

  七、如何把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我们发现某些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容易出问题,例如,三岁以前的孩子多有任性、发脾气、不愿上幼儿园、胆小、多动等问题;六七岁的孩子常见不适应学校生活,上课坐不住,爱做

  小动作等,但学习成绩还能凑合;八九岁(三年级)是咨询学习障碍问题最多的年龄段,那些在早期仅发现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则开始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纪律更差,不爱写作业;到了十一二岁学习就开始跟不上了,还会出现厌学情绪和逃学问题;青春期又是各种心理问题的高发期,除了学习问题外,又有与家长的关系,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与社会交往、性知识等问题。

  我们把这些问题串起来,不难发现,孩子如果在某一个阶段的问题没有解决,将会遗留到下一个阶段去,问题会越积越多,养成习惯就会积重难返。

  心理学家早已研究发现,儿童从出生到成熟(0~18岁)要经历6个关键的转折时期:①新生儿(0~1个月);②一岁左右;③三岁左右;④六岁左右;⑤女孩的十一二岁和男孩的十三四岁;⑥十七八岁。如果在这些关键期里的主要问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解决,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每个家长都会深切体会到培养孩子成长的艰辛。但是,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哪些阶段是关键的转折点,在这一时期要重视哪些问题,从而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和培养,那么,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0—1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

  出生一个月的孩子,主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在此期间,新生儿的脑发育是否健康,功能是否正常,将对以后的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正常的新生儿应该具备下列神经系统反射:觅食、吸吮、握持、拥抱、踏步和交叉伸腿反射。

  在一岁之内每个月孩子智能发育的正常规律如下:

  一视二听三抬头,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捏周岁独站稳。

  但是,家长不应坐等孩子自行发展,而要主动地训练孩子进行这些活动,否则就会影响孩子今后大脑功能的发育,例如注意力、语言、动作协调等能力。一直到三岁以前,对孩子的训练应着重知觉——动作的训练,练习爬行、蹦床、滑梯、平衡木、抛接球、拍球、跳绳等。

  3岁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

  三岁的孩子第一次有强烈的独立倾向,也就是家长感觉到的“逆反”,他们开始要求“我自己来”。尽管他们会把饭吃得到处都是,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但他们还是要求自己干,而不让家长帮助。这时家长不要强迫和压制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在思维能力上,这时的孩子开始具备具体形象思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迅速,家长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教他们识字、数数,但不要占用时间过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与外界交往,锻炼孩子的胆量,消除敏感。继续训练孩子的知觉——动作综合能力,不要限制孩子的活动。

  脑电图研究表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脑的发育并不是匀速发展的,在4~20岁期间,有两个显著的加速时期。一个是5、6岁之间,另一个是l3、14岁之间。

  6岁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

  六岁的孩子将结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身上有了一些责任——完成作业,也有了一些压力——成绩的竞争。随着他们社会角色的变化,人们对他们的要求也在变化。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优劣的标准,因为这时期的课程都很简单,孩子们大都能得到90分以上的成绩。这一时期关键在注意力、自制力、独立性和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更高的要求。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就忽略了孩子在学习能力上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或不爱写作业、粗心大意以及性格上的问题:如胆小、爱哭、吃手、发脾气等,而这些问题在8、9岁时就会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学习成绩会突然下降,情绪不稳定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不良的学习习惯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孩子6岁时,就应该把教育重点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

  9岁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

  九岁的孩子已经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但此阶段的学习难度明显加大了。在语言表达方面,对文字的理解和内在联系要求更深;在数学方面,应用题的量加大,对抽象思维的要求更高,运算的复杂程度加大。好多家长和老师感觉到三年级对一些孩子来说,仿佛是一道分水岭,有些孩子仿佛“一天之内”突然变得聪明起来了;有些一年级学习很好的孩子却逐渐在退步。分析其中原因,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一时期,仍应重点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

  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第二个“断乳期”和“反抗期”,也就是说他们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对家长的依赖,不再言听计从,而是坚持自己独立的观点,即使对于正确的建议,他们也会有逆反心理。他们在情绪上、思绪上、自我意识等方面都比小学生有了明显的不同,但与成人相比,还相当不成熟。这些心理变化过程是人类都要经过的,家长们不妨将孩子的现在与自己的当年做个比较,从而制定出相应教育方法。对于半大不小的孩子,他们最不能接受的是居高临下式的教育,所以,中学生的家长,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用平等的民主的方式与他们相处。比如,孩子有时会提出幼稚的问题或看法,家长不要嘲笑讥讽,也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而应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慢慢地孩子就会自己成长起来。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训斥孩子“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这种急于求成的教育方法只能让孩子再也不和家长讲心里话。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