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背景下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2)
第三阶段:实践实验阶段。2007年2月至2007年6月。
对捕捉到的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的对策,进行描述、分析、提炼。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7年7月。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形成最终成果。
三、在音乐背景下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的基本理论
(一)在音乐背景下幼儿自主表现快乐的含义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天性喜欢快乐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但在现有的音乐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根本谈不上享受音乐,“快乐”从何获得?新纲要颁布后,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的范围内,强调对幼儿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纲要》指出: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三部分中蕴涵的基本理念是: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自主地表现。创设与之相适应的音乐,提供一定的活动器材、道具,通过幼儿积极、探索式的学习,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及表现力,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二)在音乐背景下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的机会
《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形式”,要使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并指出这种艺术表达是“自由表达”、是“创造表达”。但现实教学中,教师们常为了保证活动按计划顺利进行而代替孩子去体验、判断,或者是诱导孩子说出我们预定的答案。在音乐活动,教师们往往要求幼儿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感受理解音乐,使幼儿没有机会主动感受、自由想象,只能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参与。在这种教育影响下,孩子们的音乐兴趣会日益减弱,音乐灵性会不断消失。如果我们让幼儿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乐,那么,音乐的世界就会在孩子面前打开新的窗口、展示新的内容。合适的做法是让幼儿自主地去感受,通过身体运动方式对显著的音乐特征(如速度、节拍、力度)或发展变化作出反应,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听觉体验。哪怕她们的理解与原音乐内涵大相径庭,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的体验。在平时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鼓励幼儿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自由表现,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联想用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或是为音乐配上自编的小故事。虽然在活动中时常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但就在这些活动中渗透着孩子们的创作灵感,充满了稚气而大胆的想象。当他们富有个性的理解以及稚嫩而新颖的创造性表现被教师接纳、赞许和分享时,他们体验到了被尊重的感觉,满足了自我表现的需要,这种正向的情绪会激励他们更加热爱音乐。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并细心呵护这些灵感的幼芽,而且还要创造机会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以真诚喜悦之心去发现、鼓励、支持和欣赏他们的大胆表现。
(三)在音乐背景下幼儿自主表现快乐的过程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愉悦身心,音乐学习的过程是认知、情感互相合作用的过程,《纲要》中多次提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验自由表达快乐”,幼儿对“过程”比“结果”更感兴趣。因为过程给幼儿带来无比的满足,使剩余精力得以释放,他们的许多创造活动就表现在探究事物的过程中。“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里深刻的揭示了艺术活动的过程。幼儿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这其中,幼儿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出的童心、童趣,是成人无法想象的。
策略:
1、教师拓宽音乐背景给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鼓励幼儿自由的充分地表现快乐。音乐背景的题材其实是很宽泛的,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挖掘那些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题材对幼儿进行教育。
2、在音乐活动时,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创作,注意幼儿创作的流畅性。幼儿的现实与想象是混沌一体,很难划分清楚的。在活动时,幼儿会快乐地建构想象的虚幻的世界。因此,在艺术活动时,教师切忌随意打断幼儿的活动。如有些幼儿确实遇到困难需要老师帮助时,教师在可提供个别性的帮助和指导。
3、教师的评价很关键。我们要树立重过程不重结果的观念,注重自我表现,接纳每个幼儿不同的、多元的创意,而幼儿始终处于自主、快乐的创作热情中,那么这个活动就是成功的。我们不要太在意结果,要让幼儿充分享受活动过程的乐趣。
4、通过多种途径,将音乐背景和各领域教育相互渗透。
(四)在音乐背景下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的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有物质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因此,要充分利用环境中的育情因素,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
1、外在环境(活动场地)
幼儿开展自主表现的音乐活动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而活动场地使一个重要的方面,将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首先,场地必须是宽敞的,便于进行活动的。其次,场地必须安全,不积水,且备有室内场地。
2、创设情境,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情绪更易受环境的影响,一张图片、一段表演、一个故事、一场游戏,往往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共同欢喜和悲伤。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创设一定能够的情景、图片的展示、情景的布置、游戏的开展等,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将会起到导向的作用,更快的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3、培养师生情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恩菲尔德早就提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是材料提供者,其任务就是为学生涉及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教师要用心去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激发他们的热情,鼓励学生自觉的学习,激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尊重儿童的个性,让孩子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和表现,培养其独特和正确的艺术创造行为。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大胆探索实践。
教师在活动前要安排好活动场地、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并准备好材料,以确保活动地正常开展。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帮助幼儿开展活动,做到环节紧凑、形式生动、减少等待。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从而影响幼儿,使幼儿在欢快的情绪下开展活动。
幼儿在活动中,要让其充分体现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保持愉快心情,能按教师地要求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促进自身的发展。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努力营造一份平等、宽松、愉快、自主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幼儿在活动中,要让其充分体现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保持愉快心情,能按教师地要求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促进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