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心中要有孩子(2)
三、我想倒爬滑梯
一天户外活动的时候,有个孩子试着从滑滑梯的下端往上爬。他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着,一次比一
次接近成功。他的做法引起了同伴的注意,有的孩子开始模仿,有的孩子则大声地喊:“不要爬,会摔下来的。”有的则疾步去“报告老师。这时,教师匆匆的赶来,向孩子重申“注意安全,不做危险动作的要求”,并分析倒爬滑梯的危险性,严禁孩子们倒爬滑梯。
遇到这种情况,另一种指导方法是:教师先告诉幼儿美中大型器械都会有一定的危险性,然后引导幼儿讨论自我保护的反方法,总结出一些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如倒爬滑梯是须由教师在一旁保护,爬攀的时候不推不挤等。
总结:(没有经历过危险的孩子,不会想到自我保护。孩子们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尝试“危险”,才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作沙拉
教师和幼儿来到劳作室,准备一起做“水果沙龙”,孩子们充满了好奇,跃跃欲试。可教师认为孩子们洗菜不干净,拿刀太危险,就包办代替了很多事情,忙得满头大汗。孩子们则看着教师做,最后一起品尝。
另一种指导方法是:教师首先向幼儿介绍今天劳作室的活动内容,接着分工。如:xx想洗菜,教师就介绍她怎么洗,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怎样洗又快又干净,又不会弄湿衣服;xx想切菜,教师就请大家商量怎样切菜安全。有了“理论”,大家就开始实践。教师为幼儿准备了稍钝一点的刀和容易切的番茄、苹果等。最后,孩子们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一边自豪的说:“这是我洗的”,“这是我拌的”,他们都从中体验到了喜悦。
总结:(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孩子不一定都能成功,但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他们将永远不会成功。)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时时刻刻渴望接受新的刺激,他们非常愿意尝试各种新的活动。试想如果孩子们整天担心承认的指责,他们将生活在怎样的焦虑和不安之中。我们是有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心中有孩子,才不会抑制孩子的正当愿望,阻碍孩子的探索行为。只有从孩子的立场思考孩子的行为表现,积极地帮助孩子,仅可能的满足他们的愿望,才能让他们体验被尊重的感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还可以通过幼儿不听话,不遵守规则等现象,反思自身的教育活动,不断调整、总结,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