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2012幼小衔接的五大新转变(2)

xdf 2012-03-27 09:34:44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三、衔接的形式:由零散、随意的活动向系统、有计划的课程转变

  关于幼小衔接的开展形式,即“怎么衔接”的问题,幼儿园与小学以往都是分别开展符合各自教育阶段特点的活动。幼儿园主要从大班下学期开始,采取主题活动的形式,而小学则集中在一年级开学初开展一些相关活动。这些活动大多较为零散、随意,未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课程。

  幼小衔接活动有了统一的规划与要求,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各做各的”,而是要从课程的角度全面、有计划地开展。对于幼儿园而言,幼小衔接活动不再是大班下学期零散开展的一个主题活动,而是要纳入到幼儿园大班的课程计划中,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对于小学而言,幼小衔接活动不再是学校可有可无的教学活动,而是被设置成系统的学科课程与综合活动课程两个部分,并且纳入到了小学的整体课程设计之中,成为学校整个正规教育的一部分。

  日本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如何从课程的角度完成幼小衔接。在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新幼教大纲与小学教育大纲中,对幼小两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让幼儿园与小学在课程目标、内容与教育方法上保持一致性,让幼儿园教育成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并且在小学1~2年级新开了一门生活课。生活课包含了原来小学课程中的理科与社会科,采取“合科指导”的方式,将游戏、动手操作、观察等方法引入课堂,与幼儿园以游戏为中心的“综合指导”方式相同,减少了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

  四、衔接的评价: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以往都更为强调结果性评价,即以幼儿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等知识要求为评价的主要依据。但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衡量幼儿获得了多少知识,而是为了引导幼儿展示已有的成就与进步,感受自己的成功,体验成长的快乐,发现存在的不足,找到努力的目标,充满信心地进行后续学习。因此,对于幼小衔接活动的评价应从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更注重评价的个体化与纵向性,对于小学教师来说,要更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给予具体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各种发展变化,感受进步的快乐与满足。

  评价的形式也应该灵活多样,这点对于小学而言尤其重要。除了单一的书面评价,还可以综合运用口头、演示成果等形式,甚至也可以用语言、动作、表情、手势等方式肯定学生的进步表现。

  家长也可以参与到评价工作中来,为过程性评价提供更客观的信息。由于幼儿园一贯比较重视家长工作,家园之间的良好互动有助于幼小衔接评价工作的开展。在这方面,小学应该向幼儿园学习,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五、衔接的范围:由阶段衔接向终身教育转变

  对于幼小衔接涉及到的时间范围,目前人们广泛认为仅仅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一过渡时期,是幼儿从一个教育阶段向另一个教育阶段过渡的环节,更确切地说,幼小衔接只是涉及到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之间的衔接问题。

  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具备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过程,对于一些习惯与态度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成为连续性的长期培养目标;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为人的终身发展做准备,而终身学习需要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欲望与能力,需要学习者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决策与思考能力,这些是各个教育阶段的共同目标。因此,幼小衔接不应该只是解决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问题,而是要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如何为幼儿各种终身学习素质的养成提供支持,让幼儿终身受益。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