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从启蒙到自主阅读,一位妈妈和儿子的英语学习路线图(4)

幼教网 2016-11-15 11:27:20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从道理上来说,这是合理的,我又和当小学老师的外婆聊了聊,语言毕竟是相通的,她也肯定了在最开始图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比如小学的“看图说话/写作”,比如小时候看的连环画,理解力也是需要一点一点慢慢累积的。

  但新的担心又出现了,回想当年,身边总会有这样的小伙伴,他只看漫画书,一直到初高中都没有办法看“字书”,一看就困了。那如果孩子习惯于从图中吸取信息,长此以往会不会就此停滞不前呢?

  突然记起在微信上看过的一篇文字,大概内容是一个上海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女儿听了很多英文小说的音频后,这个女孩就开始阅读大本大本的原著了。这篇文字初看时,我并未上心,因为这位妈妈写得很草草,通篇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听(不看),感觉操作性不强,反而对于她推荐书单的印象更深些。而今再回想起来,总觉得和我在纠结的事情有关。

  分析这个妈妈的做法,她带着女儿听(不看书,甚至连书都没买),而且是反复听,她提到女儿很喜欢并乐此不疲,这个细节打动了我!因为,乐此不疲地反复听代表着孩子已经能够理解听到的内容,因此她才会喜欢一次次重温那些故事(常给孩子讲故事的妈妈对这个画面应该很熟悉)

  参照之前提到的孩子习惯于从图中提取信息,现在要逐步转而习惯于从文字中提取信息,这个能力也是需要被培养,打个比方,被蒙上双眼的时候耳朵总会变得特别灵敏。

  而选择适当难度来“裸听”(不看文字),就如同把通过图来理解的那条路封上了,孩子就只能通过文字来理解。

  理论就如此边实验边思索中搭建完毕了,于是实践(这回不是实验咯)开始!

  先选择的是“Junie B.Jones and the Stupid Smelly Bus”,内容和“Arthur的故事”相似,讲述孩子开始上小学后的故事(Jacob也快要升小学了),只不过内容上比Arthur那套要更详实和生动,难度也有些大。

  我在找到了音频资料,自己先试听了一下,感觉语速稍微有些快,尤其是故事中的情绪较为多变,情节比较复杂,可能对于Jacob会有理解上的难度,于是就先下载后备用。

  紧接着,我又找到“Frog and Toad”,试听这套故事的音频,觉得无论是从故事内容还是配音配乐方面都非常棒,尤其是故事的配音,十分贴合故事情节,很适合失去配图提示的孩子,就是这套了!

  相信没有比爸爸妈妈们更明白“万事开头难”的了,在一切的开始都很难:开始磨耳朵很难,开始英文亲子阅读很难,开始phonics很难,开始sightword很难……

  这一次也不例外,第一个故事是“Spring”,我同往常一样“祭出”奖励做为推动,再加上故事内容和难度都恰到好处,睡前关掉所有灯光(为了让他集中注意力),和他并排躺在床上,搂着他听完第一遍,很忐忑地问怎么样?

  他说again!悄悄吁了口气,这个开头算是成功了。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每天晚上听四个故事,每个五分钟左右,可以反复听,Jacob开始自己要求:1112,1122,1123,1223,1233……(大家猜得到是什么意思吗?)期间,我很注重一个细节,就是从不跟他解释,特别是在刚开始的时候,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他养成听不懂就问而不是更专心听的毛病。

  到了后来,我会有意无意间做一些和故事情节相似的动作,也并不进一步点明,可也无法考证是不是对他的理解有效果,但有一样是肯定的:Jacob真是听懂了,他也开始乐此不疲地要求反复听,也不再需要我陪伴。

  还记得我之前用来“测试”Jacob的Oxford Reading Tree中Stage7的那本书The Red planet吗?

  这一天,我在厨房准备午饭,他把那本The Red planet递给了我!我将信将疑地问他:Is it fun?他直点头,把里面有意思的地方英文混中文讲了一遍,我又装着没听懂问了几个小细节,他都答对了,我才确信他是真懂了!晚上群里聊天时,我把整本“The Red planet”拍照,并告之Jacob的进步,大家都很感慨孩子的可塑性,也都觉得这和“裸听”的关系匪浅,真是魔法的耳朵啊。

  写到这,整个实践过程告一段落,但要叮嘱几个注意事项:

  1、前期phonics和sightword的基础很重要,尤其是在sightword的理解上,这些都会对孩子后来的自主阅读产生很大的影响;

  2、无论是早期的亲子阅读,还是正式学习后的专项阅读,以及到后来的自主阅读,量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有时并不是孩子没有学好,只是还未从量变跃到质变;

  3、此次的实践中,再次发现单词量的累积很重要,若只是一味的通过阅读来完成是绝对不够的,在孩子完成phonics和sightword的学习后,就要开始着手读单词了,这样在自主阅读的路上才不会拖后腿;

  4、裸听的内容选择很关键,要选择孩子容易理解的版本,音频的质量也很重要,建议妈妈们要提前试听,如果你都没办法喜欢,孩子也不会喜欢的;

  5、这个裸听可以在孩子开始自主阅读后就开始,可以从用平时读过的内容开始,然后听同样的人物但陌生的故事情节,再逐步过渡到从来没有听过的内容;

  6、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做调整,如果发现孩子有拒绝情绪,就要仔细分析原因,并同时帮助查却补漏,比如是不是因为词汇量少影响孩子理解。

  自主阅读中,怎么来判断孩子到底有没有读懂?

  对于孩子来说读懂并不意味着明白句子当中每一个word,搞清楚语法结构,会用时态,甚至举一反三!这些都是成年人学习的途径和目标,不应该强加于孩子身上。

  最初读的绘本和分级读物会配以大幅的图来帮助孩子们理解,从图中获取信息,结合对高频词的理解,就算遇到几个不熟悉的单词,也不会影响大局。能明白故事的情节,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看懂了。

  开始牛津树三阶的阅读后,我引入了“Bookreport”,用来帮助Jacob梳理故事情节,也是变相地查看一下他的理解状况。刚开始用的是“Reading Log”,用一幅图画出书中发生的事情,并引导他用书中的句子来描述。画图画的无比顺利,看来“理解”并没有问题;可之后的“Log”就不太妙了,句子对Jacob来说过于难了。

  于是我调整了形式,仔细研究了“Mind Map”,发现这种思维导图更简单,更适合孩子。比如,当中的“Train map”,很直观地表现故事发展,需要写的“Key word”也很简单,可以是人名、动作和地点。Jacob很快就爱上画这种map,在客厅墙面一角贴上了软白板,空间很大,可以随意地画或写出他对故事的理解。

  由此,我又引入了“Word map”,会从Jacob读的单词书中专门挑选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word,比如像“nature”,他画的是由天空、白云、山、大海、树、小鸟等组成的一幅图;表示动作的word,比如“dive”,他画的是自己从大海边的梯台上跳进水里,一旁还画了鱼和海豚;表示心情的word,比如envy,他画的是两个小朋友,当中拿了玩具的那个孩子是笑脸,没有玩具的是苦脸。到后来,他甚至会画出一个故事来向我讲解一个word。在他的世界里,英语单词对应的是一个场景,而不是对应的中文释义;在他的眼里,英文和中文是平等的,是两条不同的路。

  等Jacob读到牛津树第五阶时,故事情节明显变得复杂了,不再是之前一幅图一个情节对应一个句子;而是在其中跳过了一些,包含了不同情节的发展。我开始有些担心了,于是想出了“Octopus map”、“Hill map”和“Cross map”来丰富他的表达。虽然他依旧青睐“Train map”,但我发现他开始不满足于只用“Key word”,而是偏爱用书中的短句,同时期他的输出也从蹦字儿加长到短句。

  这样的“Map”创作一直持续到stage7,每本书已经增加到32页,平均每页30个单词。由于情节过于复杂,“Map”改为“Talk”,挑选当中的片段和Jacob用英文聊天。

  看着如今Jacob津津有味地读黑白字儿的初章书“The Magic Tree House”,反过来看当初的“Mind map”和“Word map”,真心决得就是这些“map”使得Jacob逐步适应了从图中理解到从文中理解的过程,也平稳地由分级读物过渡到了章节书。

  阅读的乐趣在于理解,刻板、功利地学习恰好“谋杀”了那些乐趣,同时也生硬地割断了流动的语感,最终语言沦为一种工具,而不再是人类情感的承载。

  Read to Learn,在阅读中学英语,这就是我们这三年来实践的最大心得。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