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科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2)
三、理解诗意。(明诗意)
1、读准字音读通字句,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句中每一句话的意思都读明白了呢,下面请大家默读诗句,出示自学要求;
A、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B、有不懂之处作上标记。(求助热线——1多读看图,用心思考;2看注释或查工具书;3向他人求助)
2、集体交流。
(1)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的含义。理解“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碧空”、“尽”、“唯”的意思。
(2)质疑解疑。有没有不懂之处了?
(3)练习完整地讲述诗意。
四、赏析佳句,入境悟情。(悟诗情)
1、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想象美景。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3)拓展理解:“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4)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播放画面欣赏,感受“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5)指导朗读前两句。
(设计意图: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再欣赏图片加深感受,最后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理解、表达融为一体。)
2、品析“碧空尽”、“唯”的含义。
(1)品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仁立凝望远帆的情景,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朋友感情之深。
为什么是“孤帆”?“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又是什么?
(2)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
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3)指导朗读后两句。师引读——
师:这句话内涵这么丰富,怎么能读好呢,看看插图,李白站在江边,假如想象一下我们现在站在江边,船已经开了好一会儿,李白还在望啊,不禁想起两首诗——生读。
师:船已经越来越远了,真是——
师:这船已经消失在碧水蓝天了,李白想起了他们在一起的情景,于是他脱口而出这样两句,读——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情深意长。
五、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对故人有更深的了解了吗?他们只是一般的朋友吗?
(忘年交、生死之交、非常好的朋友、情深意重……)
我们怎么把这种情深意重读出来,站起来读可以,坐着读也可以,看怎么把这种意境读出来。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
(设计意图:自由组合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教师引读,可点拨学生如何读出抑扬顿挫,触发学生深入体会;展示个性读,可引发学生展示自身独特体会,多样化的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
六、回顾全诗,拓展延伸,归纳升华。
1、归纳总结全诗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2、鄂教版《黄鹤楼送别》拓展阅读。
3、激发学生体会第二首诗及其他送别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
碧空
烟花三月 远影 扬州
(江苏)
孤帆
黄鹤楼(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