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2018教科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劝学》教案设计

幼教网 2018-01-18 13:41:24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幼教网整理了2018教科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劝学》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2、掌握朗读、背诵的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

  基础版第五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散文欣赏,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学法指导:

  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内容,并注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作者、作品简介,释题

  2.正音,找出通假字;

  3.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让学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论证方法。

  课时重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

  一、 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也曾是雄心勃勃,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的是任何渊博的知识、精深的学问,无不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与荀子《劝学》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课文

  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学习的意义:提高和改变自己。

  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4、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坚持、专一。

  有关《荀子》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正音

  (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字音,上讲台写出答案)木直中.(zhòng)绳 輮.(róu )以为轮 虽有.(yòu )槁.(g?o)暴.(pù) 金就砺.( lì)则利 参省..(sān)(xǐng) 知.(zhì)明而行无过 须臾..(xū )( yú ) 跂.( qì ) 彰.(zhāng) 舆.( yú )马 生.( xìng )非异 跬.( kuǐ )步 骐骥..( qí )( jì) 驽.马( nú ) 锲.(qia )而不舍 朽木不折.( zh? ) 镂. ( lòu ) 螯.( áo ) 蛇鳝.( shàn )

  找出通假字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 再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 三、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剖析文章结构 。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论据: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学习的作用(拓展自己)

  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注重积累,贵在坚持,用心专一)

  四、根据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明确: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第一段:论证了学习的意义。从论证方法来看,属于比喻论证。

  第二段:是用比喻的论证方法论述学习的作用。

  第三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且中心论点一直贯穿其中。

  四、课堂小结

  本文论点鲜明,论证层次清晰,正反两个方面比喻的论证方法灵活生动,结构非常明了。另外本文的语句整散结合,语势铿锵有力,逻辑严密,雄辩而富有说服力。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注释,做相关练习,并对文中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字,特殊文言句式)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