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教案设计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2018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教材分析:
	
	  《嫦娥》是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嫦娥》一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嫦娥》的背后是一个神话故事,在教学时应做适当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也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准备。
	
	  这首诗内涵丰富,字词较深,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朗读感悟,想象体会的方式。使学生对古诗描述的形象有所感悟,对古诗饱含的情感有所体会,激发起他们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对神话故事的喜爱。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顺学而导,因此,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为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烛、晓”两个生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4、激发学生阅读古诗和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今天,老师把一位美丽的仙女请到我们的课堂,看看她是谁。(出
	
	  示嫦娥的图片)
	
	  (二)关于嫦娥,有这么一个传说。
	
	  (三)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
	
	  (四)嫦娥离开了心爱的丈夫,在月宫里过得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
	
	  (五)跟老师写课题。(提示:女字作为部首时,这一横不能冒出头。)
	
	  设计意图:理解《嫦娥》这首古诗,必须对《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有一定的了解,而故事的引入,又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一)读准确
	
	  1、自由朗读古诗,自学生字。
	
	  2、认读 “烛、晓”两个生字。
	
	  3、认读“烛影、晓星、屏风”三个词。
	
	  4、朗读古诗。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