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炊烟》教案设计(2)
	
	
	  第二课时
	
	  一、 回忆课文,整体感知
	
	  《炊烟》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中木屋的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感受,教师可随学生回答
	
	  板书出木屋主人的印象:热情、淳朴、善良……)
	
	  二、细读课文,品位理解
	
	  1、木屋主人给同学们留下了热情、淳朴、善良印象,你是从
	
	  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到的?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
	
	  词句画下来。
	
	  注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好好的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给学生充分品读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大大满足了个性学习的需要,久而久之,一定会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1)外貌描写的词语“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的光彩。“妇女的勤劳、健康。
	
	  (2)神态、动作及语言描写的语句: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
	
	  ……手里不停的织着一件鲜红的毛衣,她自豪的告诉我……
	
	  女主人的豪爽、勤快、健谈、对生活的乐观。
	
	  (3)语言动作的语句:客人来了快进屋吧。那还要问?坐下喝碗茶!……洗得干干净净。女主人的热情好客。
	
	  “这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女主人的心地善良。
	
	  (4)男主人的语言“都是自家种的……”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男主人的憨厚、淳朴。
	
	  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在朗读中体会男、女主人的性格。
	
	  四、回读课文,质疑问题。
	
	  读了《炊烟》木屋主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刚才自己的理解,看看是不是有更新认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写出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反思质疑能力,再读全文,思考自己的理解是最正确的吗?有没有更好的理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自拟文题,感悟中心。
	
	  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在山里人家里感受到的温暖,可为什么
	
	  作者却以“炊烟”为题呢?如果让你来写,你想给、这个故事起一个什么名字?你认为作者的题目好在哪?
	
	  使学生体会到“炊烟”是全文的线索,又累又饿时望见炊烟,女主人为我煮饭,告别时望炊烟。
	
	  炊烟让人感到希望、温暖、富有诗意。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人间处处有真情在,把你曾经得到过的一次帮助写下来,注意写清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学以致用。
	
	  七、板书设计
	
	  希望
	
	  温暖 炊烟
	
	  木屋主人 善良 淳朴 豪爽
	
	  热情 好客 乐观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