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估算》教案设计(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估算方法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估算的优越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估算意识。]
四、课堂总结
《乘法估算》评课
一、本课的亮点之一: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本堂课中,王老师就不拘泥于书本,而是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课的一开始,创设了教师订阅杂志的情境,进行乘法估算的教学,掌握了方法后,再算算其他老师的订阅情况,巩固提高部分设计了争创礼仪之星的情境,这些都是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素材,学生比较感兴趣。真正地把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落实到位了。
二、亮点之二:教学设计巧妙,有层次感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法估算的方法后能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如估算哪种方案花的钱最少,领320颗五角星够不够?由于班级人数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为了让学生能对估算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新课部分王老师安排了算式的分类,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把因数估大后,积会比准确数大,而估小后会偏小。当学生有了这些初步的认识后,再联系实际情况,发现二(1)班学生有39人,我们把它估成30后,算出来的结果正好是领来的320颗,本来估大后会偏大,现在还是够就说明够,而三(1)班有学生44人,估算结果正好也是320,但由于这里把44估小了,得数会偏小,所以领320颗五角星是不够的。这里由于人数的变化导致结果的不同,让学生明白在判断实际情况时不能光凭估算得数,还要看看是怎么估的进行判断。这里两个班的题目设计得非常好,很有比较性。最后又联系了生活实际中的购物情况,要学生判断1500元可以选择哪个购买方案,这里是估算的进一步应用,同时又蕴涵了上述看大看小的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设计真的是费了很多心思,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逐步的渗透,层次感非常明显,效果也很不错。
当然本节课可圈可点之处还非常的多,在此也不一一累述,总之,听了王老师的课后我学到了很多,也真正体会到了通识培训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他们说在新课程教学中,老教师和新教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是公平的。我觉得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有时对于老教师来说,由于受以前教学方法、思维定势的影响,可能更容易受束缚,不能放开手脚,而新教师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可能更容易适应。
通过王老师开的这节课和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学习,我觉得也可以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导入课题,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估算,可以复习加法估算引入教学,可以在课的一开始设计这样一道题目。
本学期我们学校在营造书香校园,大家读书热情高涨,老师也不示弱,在2007年的杂志订阅中,我们中心小学一年级老师订阅了325元的杂志,二年级老师订阅了397元。请你帮助老师算算一二年级一共大约花了多少钱?
这里既有把数字估大的也有估小的。当然其中的数据事先要进行采集,做到基本正确。然后再出示自己的订阅情况。
老师一直订阅《小学数学教师》,月刊,月价3元,我已经连续订了8年 ,你能很快算出我一共花了多少钱吗?
这里还渗透了计算年价的方法,3×12=36元。我觉得这样也应该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是建立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上进行教学的。不过这只是我的一点不够成熟的想法,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