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在读书中培养宝贝的想象力

幼教网 2018-04-12 13:09:4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只要情感被撩拨起来了——对于美,对于新鲜与未知的兴奋与好奇,同情、怜悯、赞美、爱——然后才是这些情感所对应的知识。一旦找到,它们对孩子而言就会有持久的意义。——雷切尔·卡森

  有一本书叫《惊奇之心》,作者是雷切尔·卡森,一位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讲她和她年幼的养子罗杰一起在缅因州的海岸、树林、旷野探险和观察自然的经历。她以一位科学家的视野和一位母亲的情感,谈论如何培养一个孩子观赏植物、动物、星月、云彩,倾听虫鸣鸟唱,如何丰富和锐化我们久已迟钝的感官和审美能力。

  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揭示了美国“二战”后杀虫剂、除草剂的过量使用,导致野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生态灾难,最终促成了现代环境保护事业在美国和全世界的迅速发展,也唤醒了当代人对于环境的意识与责任感。

  这本书文字不多,却将她一生信仰的环保哲学做了最充分和诗意的表达。我尤其被其中这么一段话打动:“我相信对那些想要引导孩子的父母而言,‘知道’远不及‘感觉’的一半重要。如果‘事实’是日后产生知识与智慧的种子,那么,情感与感官的印象就是这些种子生长所必需的土壤。童年早期是准备这些土壤的关键时期。只要情感被撩拨起来了——对于美,对于新鲜与未知的兴奋与好奇,同情、怜悯、赞美、爱——然后才是这些情感所对应的知识。一旦找到,它们对孩子而言就会有持久的意义。激发求知的欲望,远比给他们一堆还没消化不了的‘事实’要重要得多。”

  我也是一个母亲,我的孩子今年4岁。这几年陪伴他长大,经常萦绕我的脑际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托尼·莫里森说,真正的成年是艰难的美,是得之不易的荣耀,是商业力量和乏味文化不应剥夺的理想。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为自己责任、为别人负责,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这些都是成长的所得。但我们也确实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很多东西,比如简单与洞见。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失去的却是更直觉的感知力、洞察力,甚至于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所以,我们的头脑看似经过了科学的武装,却时常觉得自己走进了一片迷雾。

  其实,一旦你意识到孩子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你绝不会再屈尊俯就他们,绝不会再捏着嗓子、忸怩作态地学着孩子腔跟他们说话。你会对他们有真正的尊重——他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色彩,他们能本能地领悟我们早已遗忘的真理,因为他们对世界还有一颗惊奇之心。他们还没有厌倦任何事情。他们不害怕将牛头不对马嘴的东西放在一起。他们欣赏机智、幽默,甚至怪诞。他们不懂科学、文学、哲学、艺术,但他们有一种未经败坏的观察力和无所畏惧的表达力。

  这些都是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读《惊奇之心》这样的书。在这些书中,大人与孩子都处在各自心智最好的状态,大人的智慧与孩子的天真之间达到了最美好最和谐的交互。孩子的天真,不是浅薄的幼稚,而是澄澈的映照世界;而成年人的智慧,也不是知识的架子,而是带着尊重、好奇与真正的对话。

  比如有一套书叫《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问题是从英国10所小学数千名4岁到12岁的孩子提交的问题中精选出来的,而回答这些问题的都是当今世界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包括科学家、哲学家、作家、艺术家、设计师、探险家、画家……

  孩子问:“梦是怎样产生的?”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回答,梦很可能是大脑进行重新整理的方法,是在忙碌一天之后的自我清理——我们之所以做噩梦,是因为白天也许发生了一些事把我们吓着了,白天没工夫好好地想想,到了晚上入睡,这些恐惧才跑出来。同样的,也许你白天做了一件自己非常喜爱的事情,但匆忙间并没来得及品味,它便有可能在梦里出现。

  最后,他又加了一句——“梦让我们见识了大脑是一种多么无与伦比的机器!如果只是用它来做功课或玩游戏,那便真是大材小用了。梦告诉我们,我们恐怕并不是自己的主宰。”

  孩子问:为什么动物不能像人类一样说话?

  语言学之父诺姆·乔姆斯基回答:“关于语言和动物,我们还有许多不懂的东西。有些研究猿猴的科学家相信猿能够学一点人类的语言。我认为这些科学家只是在欺骗自己,猿猴做的是其他事情。”

  孩子的提问固然古灵精怪,大人的回答也妙趣横生,更难得的是坦诚实在,绝不作伪。我真心觉得孩子对世界的发问里有着强大的力量,在他们的问题前面,我们会对自己对平日确信自己理解的事物是否真正理解产生怀疑,并由此进入一个“扬弃”(unlearn)的过程。

  还有一套小书叫《哲学小讲座》,是几位法国哲学家面向孩子做的哲学讲座,主题包括爱情、音乐、正义、诸神(信仰)、成长等。我很喜欢其中一本《我有一点喜欢你:关于爱》,主讲人是让-吕克·南希,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以一首法国儿歌(我有一点喜欢你,我很喜欢你,我热烈地爱着你,我疯狂地爱着你,我根本不爱你)为线索,以简单、优雅,又不失严谨的语言,向孩子清晰阐释了爱情的每一个重要面向。

  这本书前半部分是讲座,后半部分是南希与孩子的问答。比如一个孩子问:“孩子不会爱、不懂爱、没有爱的能力吗?为什么有些大人这么说?”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