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
孩子一向被认为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家长、社会都期望着孩子长大后能够有所积极的作为。
可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却不知不觉忽略了对其的教育。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孩子间的“玩闹”却导致了致命后果的事情,这让人唏嘘不已。
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如何能与那些血淋淋的悲剧有所关联呢?究其深渊,背后隐藏着教育的危机。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还要告诉他什么不能做。父母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教只是尽责,教懂才是尽心。
生儿养子,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着根本性的作用。李嘉诚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到底该给孩子怎样真正的教育?不妨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
1、谢安:身教重于言传
谢安是东晋孝武帝时期的一代名相,“淝水之战”就是在他的运筹帷幄下取得胜利的。
可能因为平时公务太繁忙了,所以他看起来似乎都没有时间好好教导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教导孩子的重担就全都落在妻子的身上。
一天,谢夫人又在对儿子耳提面命,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质问他说:“你这个当爹的也太不称职了,怎么从来都不见你教导自己的儿子?”
没想到这位平时没有时间教导儿子的父亲却回答道:“我常常自己教导儿子啊!”
谢夫人一听,顿时懵了。
原来,谢安教育孩子,靠的并不是耳提面命,而是自己平日里的身体力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只有自己先做好了,孩子们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加以效仿;如果自己都做不好,又怎能去要求孩子们呢?
我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是一样,耳提面命的言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的身教。
2、殷仲堪:以俭为本
殷仲堪出生门阀世家,是东晋末年的重要将领和大臣,他擅清谈,曾说三日不读《道德经》,就觉得舌根变僵硬了。
他就任荆州刺史后,正好遇上水灾,年成歉收,吃饭通常只用五碗盘(古代南方的一种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放在其中的五只碗组成,形制较小),此外再没有其他荤菜。
要是吃饭时饭粒掉在盘里或坐席上,他就捡起来吃掉它。
他这样做,是想给大家做个好榜样,也是因为他本性质朴。
他常常告诫子侄们说:“不要因为我担任了州郡的长官,就认为我抛弃了平时的操守。现在我做了刺史仍没改变这种操守。清贫俭朴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做了官就丢掉做人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我的话!”
3、孟母:环境熏陶
孟子和母亲一开始居住的地方临近墓地,孟子年幼,嬉戏游玩时喜欢模仿墓地里的事情,热情于挖坑埋土之类的活动。
孟母见此以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搬走,住在市场旁边。孟子又开始学习商人做买卖的行为,孟母仍以为此地不适合孟子居住,又迁居到学宫附近。
耳濡目染,在学校的影响下,孟子开始学习演习礼仪,孟母这才放心地住了下来。孟子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学习《六艺》,终成一代大儒。
孟母的行为为我们指示出环境熏陶的重要性。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所以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