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一)理论体系
虽然近几年,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达到了普遍提高,国家和社会对它越来越重视,但在实践中,还是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我国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比较短暂,知识它不可能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还需要不断地从国外引进和借鉴先进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理论体系的不够完善导致了幼儿教育工作者教育水平低,有些幼儿教育工作者直接借鉴中小学的经验来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解决幼儿心理问题时比较片面,常常只改正了幼儿的表象,而不是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来分析和引导,这样,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要吸取对外交流中所获得的幼儿心理健康理论,并且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发掘出创新的理论,来更好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师资力量
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多是幼儿园教师,但是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都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学历条件(优势毕业以上),据统计,1998年,幼儿园园长和专职教师中,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约占总人数的11.65%,而且由于许多传统的幼儿教师师范体系的只是无法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许多幼儿教师在学校学习的幼儿心理只是较少且较为肤浅,因此,他们常常对幼儿心理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感到手足无措、无奈。不能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治疗,也不能对无法预见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幼儿教育工作者责任比较大,不仅要照顾幼儿的生理健康,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由于我国的一些幼儿教育工作者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也接受不了国外已经存在的一些先进理念,导致我国传统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充当了一种保姆的角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者专业知识的匮乏成了当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师资力量的缺乏是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幼儿最早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场所,也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对于幼儿家长,他们正是年轻力壮干事业的时候,他们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代管,转移了自己的义务。而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呵护,忽视心理上和情感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事实上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条件,使这些幼儿在自主、自立、交往和心理承受等能力方面出现欠缺。还有就是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由于现代社会的高学历趋向而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往往恨铁不成钢。有的家长过早地把自己求学的遗憾投射在孩子身上,不断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希望获得间接补偿。高压之下孩子一进家门就不得不开始忙乎,一出家门则有一种解放的感觉,到幼儿园后难免任性放纵。
(四)幼儿园
幼儿园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时,幼儿园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目前幼儿园,孩子们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外,他们更多接受的是遵守规范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训练。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和相应的特色活动,却没有正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常教育活动中,他们还是把规范、习惯和知识的获得放在首位,主观上将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健康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最小化。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做法严重削弱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幼儿园中,亲切和蔼、民主温馨的师幼关系可以诱发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与同伴和睦相处、互助互爱的伙伴关系能够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轻松愉快、和谐温馨的精神氛围对幼儿心理健康十分有利。
(五)社会环境
幼儿生活在一定的社区,社区的生活方式、道德风貌、社会安定状况、社会文化发展程度、宗教、风俗习惯等都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孟母三迁”讲的就是这么个道理。目前,拐卖儿童,社区内偷盗、抢劫、恐怖的电视和电影,儿童伪劣食品、不健康玩具和游戏,恶劣的污染自然环境等行为导致了幼儿内心的焦虑和紧张,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另外,对于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其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较落后,人们没有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更不知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而对于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物质文明本来是好事,但对幼儿教育却有它消极的一面。在贫穷年代生活的小朋友容易满足,即使一颗糖果也可令他们欣喜若狂。而现在小康之家丰衣足食,更有越来越多先富起来的家庭,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致使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对小小的物质刺激根本看不上眼,对什么事都不在乎,好像只要有钱就行了。
(六)教师
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模糊。当前我国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他们常常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承认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来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教师认为幼儿有心理问题是幼儿发展中的自然现象,常常不予理会,有的则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或是个人行为习惯的问题,相当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被简单的用德育工作来代替。
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正确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将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选择的方式、手段的运用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家长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充分理解人的“全面健康”是指躯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理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全面地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在教育目标上,培养幼儿智力与培育幼儿的个性品质并重;在教育模式上,关注个性,实施差异性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以发展为主,治疗为辅;在教育规模上,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实现多方位和立体式的开发性教育,广泛利用园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幼儿园、社会、家庭合一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