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民间故事运用现状的调查
【摘 要】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民间故事传承堪危。本文在调查中了解民间故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现状,并针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为民间故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提出较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 民间故事
一、引言
民间故事的语言简练朴素,富有节奏感和美感,具有情感性,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民族文学语言的兴趣,并把握学习民族语言的方向和途径。其次,民间故事中塑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如神仙、魔鬼、精灵等。这些形像能促进幼儿语言想象与表达能力的提高。第三,民间故事都有超现实的想象、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能够激发幼儿无穷的思维及想象。3-6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语言的模仿和记忆能力都较强,提供优秀的民间故事,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一)研究目的。旨在了解民间故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运用频率、民间故事在幼儿教师和幼儿心目中地位及教师对民间故事运用于语言教育活动的看法和教师在运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状况,以发现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从而寻求适合民间故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的方法,为民间故事在幼儿园里运用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研究问题。根据研究目的,本文拟探究以下问题:
1.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
2.影响幼儿教师将民间故事运用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因素。
3.针对现状中的问题,可行的建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民间故事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运用次数少。首先,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来看,语言教学活动占了幼儿园教学的很大比重,根据经验法及观察法得知,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语言教学活动的频率是至少四天一次,在过去两个学期(一学年)中,每个被调查者教授的语言教学活动都不少于60次。根据此结果,可以得知,本课题所选取的十所杭州市西湖区幼儿园符合调查标准,具有一定信度。
其次,民间故事是适合于中国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文学作品,能够为树立幼儿正确的世界观、健全的知识体系提供强而有力的力量。调查显示,在过去两个学期(一学年)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民间故事运用的平均次数是1次。分析可知,民间故事在过去两个学期(一学年)中,占了语言教学活动的1.86%。
(二)民间故事教材等软硬件在幼儿园投入少,引起的重视不高。首先,根据观察法所得,杭州市西湖区十所幼儿园均有向幼儿及教师提供幼儿语言教材、语言教学活动挂图、图书角等资源。在翻阅了幼儿园语言教材及语言教学活动挂图后发现,在这些综合性语言教材中,民间故事所占含量为零!在翻阅幼儿园图书角的书籍后发现,十所幼儿园中,含有民间故事的书籍数为9册。其中,专门性民间故事书籍(只讲述民间故事)为2册。
其次,对十所幼儿园教研组组长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此十所杭州市西湖区幼儿园中,仅有一所打算参与由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民间故事课题组发起的“幼儿园民间故事教材改编计划”。
(三)教师主观教学意愿与实际操作成反比。首先,根据对幼儿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所调查的57名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关于民间故事的知识储备都有待加强,在课余、业余时间对民间故事的关注也有待提高。
其次,调查显示杭州市西湖区十所幼儿园被调查研究的幼儿园教师中,有70%教师认为语言教育活动中民间故事运用是有意义的,也有21%的幼儿园教师认为民间故事对幼儿的发展是有所帮助的。根据结论1综合所得,幼儿园教师虽然在主观上认为民间故事在幼儿园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与自己的认知成反比。深入调查研究显示,发现教师觉得开展幼儿园民间故事专题教学的难度比一般故事、文学作品等材料准备多、经验技巧运用难度大、幼儿直接反馈成果不直观等现象。